奇正教育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片段,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jiayaozb.com38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 理解诗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大江东去”中“东”的用法,“羽扇纶巾”中“纶巾”所指等,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 分析诗词中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借景抒情、托古喻今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培养语感。
  •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诗词的意境、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 学习诗词运用的多种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1. 教学难点
  • 深入体会作者复杂情感的交织,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复杂情感。
  • 领悟诗词中景、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感受苏轼豪放词风的独特魅力。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初步体会诗词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探究诗词的奥秘。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分钟)
  •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豪迈壮阔的氛围。
  • 提问学生:听到这首歌,你会联想到哪些历史人物和故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豪放词派的特点。
  • 说明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上失意,生活上困苦,但依然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1. 初读诗词,整体感知(5分钟)
  •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词的气势和情感基调。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词。
  1. 研读诗词,分析内容(12分钟)
  • 提出问题: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色?请找出相关词句并分析。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会其雄浑壮阔的意境,以及作者由江水联想到历史人物的感慨。
  • 继续提问:词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周瑜的形象特点: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展现出周瑜的潇洒从容、指挥若定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一形象?与自己的处境有何对比?
  •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借周瑜的年少得志、建功立业与自己的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周瑜的仰慕和对自己的感慨。
  1. 体会情感,感悟主旨(8分钟)
  • 提问:词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的?
  • 学生找出相关词句,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析作者情感的复杂交织,既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自嘲。
  •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人生观?
  •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虽感慨人生短暂,但并未消极沉沦,而是以酒祭月,表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1. 总结艺术特色(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整首词,总结其艺术特色。
  •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首词景、情、理交融,意境雄浑壮阔,人物形象鲜明,运用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词风的独特魅力。
  1. 课堂小结(3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的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等。
  • 强调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以及这首词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学习苏轼的精神,热爱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 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 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片段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诵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诗词的韵律美,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个别学生理解诗词情感存在困难的情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标签: #高中教学设计教学片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