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以家乡风景为韵,舞出别样风情—舞蹈教案

jiayaozb.com62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以家乡风景为主题的舞蹈基本动作和组合。
    •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提高舞蹈技能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家乡之美,激发舞蹈创作灵感。
    •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舞蹈动作,提高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通过舞蹈表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艺术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熟悉并掌握以家乡风景为元素的舞蹈动作,如模仿山水的姿态、表现田野的生机等。
      • 能够流畅地完成舞蹈组合,展现家乡风景的独特魅力。
    2.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在舞蹈中融入情感,通过动作表达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使舞蹈更具感染力。
      • 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根据家乡风景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舞蹈创作。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家乡风景的特点、舞蹈动作的要领和舞蹈组合的编排思路。
      2. 欣赏法:播放家乡风景的图片、视频以及相关舞蹈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之美和舞蹈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3.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舞蹈动作和组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作的形态、节奏和力度。
      4.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舞蹈动作和组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舞蹈技能。
      5.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舞蹈创作、排练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收集家乡风景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选择适合的音乐,如具有家乡特色的民族音乐或轻音乐。
      3. 准备舞蹈教学所需的道具,如扇子、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家乡风景的视频,如青山绿水、古老的村落、繁华的城市等,让学生欣赏。
      2.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家乡风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以家乡风景为韵的舞蹈。

      (二)知识讲解与动作示范(15分钟)

      1. 结合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山川的雄伟、河流的蜿蜒、田野的丰收、民俗的特色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之美,为舞蹈创作提供灵感。
      2. 根据家乡风景的特点,示范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
        • 模仿山峦:双脚开立,膝盖微屈,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向上伸展,手指并拢,模仿山峦的起伏,感受山峦的雄伟气势。(重复示范2-3次,让学生跟随模仿)
        • 表现河流:双手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身体随着摆动轻轻晃动,如同河流的流淌,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学生跟随练习)
        • 展现田野:双脚半蹲,双手在身前交叉,上下摆动,模拟收割庄稼的动作,表现田野的丰收景象。(引导学生体会动作的欢快情绪)
      3. 讲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包括身体姿态、手臂动作、脚步移动等,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美感。
      4. (三)舞蹈组合学习(20分钟)

        1. 将上述示范动作串联成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
          • 前奏:学生站立成一排,面带微笑,眼神看向远方,准备开始。
          • 第一个八拍:双手模仿山峦向上伸展,双脚脚跟抬起,脚尖点地,身体微微向上挺。
          • 第二个八拍:双手自然放下,身体向左转动,同时右脚向左侧迈一步,双手在身体左侧摆动,表现河流的流淌。
          • 第三个八拍:身体向右转动,左脚向右侧迈一步,双手在身体右侧摆动,重复表现河流。
          • 第四个八拍:双脚半蹲,双手在身前交叉上下摆动,模拟收割庄稼,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表情。
          • 第五个八拍:身体站直,双手向上伸展,然后慢慢放下,回到起始位置。
        2. 教师完整示范舞蹈组合,让学生整体感受舞蹈的节奏和动作顺序。
        3. 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学习舞蹈组合,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强调动作的力度、速度和表情。
        4. (四)小组创作与排练(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2. 布置任务:每个小组以家乡风景为主题,发挥想象力,在现有的舞蹈组合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加入更多体现家乡特色的元素,如家乡的建筑、传统服饰、民俗活动等,创作一个3-4分钟的舞蹈作品。
          3. 小组讨论创作思路,确定舞蹈主题和表现形式。
          4. 小组开始排练,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帮助解决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

          1. 每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舞蹈作品,其他小组认真观看。
          2. 展示结束后,先由各小组代表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表现的家乡风景特色。
          3.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舞蹈动作的准确性、表现力、创新性,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服装道具的运用等方面,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舞蹈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学生互评: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从不同角度发现其他小组的闪光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舞蹈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家乡风景的介绍、舞蹈动作和组合的学习、小组创作与展示等环节。
            2. 再次强调家乡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用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
            3.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回家后,将课堂上学到的舞蹈教给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家乡之美。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艺活动,展示以家乡风景为主题的舞蹈作品,进一步扩大家乡文化的影响力。
            3. 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家乡的其他文化元素,如民间传说、传统手工艺等,尝试将其融入舞蹈创作中,丰富舞蹈作品的内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充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舞蹈创作和表演,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学习、创作和评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舞蹈技能和艺术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学生的舞蹈基础较差,在动作掌握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别指导,在小组创作环节,部分小组的合作还不够默契,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针对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

            标签: #家乡的风景 舞蹈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