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让小班幼儿了解生病的常见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知道生病时身体会不舒服😟。
- 技能目标:教导幼儿学会正确表达自己身体的不适,掌握一些简单的应对生病的方法,如配合吃药、多喝水等💊。
-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在生病时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清晰地向幼儿介绍生病的症状和应对方法,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记住。
- 难点:引导幼儿真正重视自身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生病😷。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卡片等展示生病的症状,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
- 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生病的小朋友和照顾者,亲身体验应对生病的过程。
-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 收集各种生病症状的图片,如发热时脸红、咳嗽时捂住嘴巴、流鼻涕时擦鼻子等📷。
- 准备一些儿童常用药品的模型,如退烧药、止咳糖浆等💊。
- 制作“小医院”的场景道具,包括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等🏥。
- 准备一些关于健康生活习惯的儿歌音频或视频🎵。
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 播放一段小朋友在幼儿园开心玩耍的视频,然后画面一转,出现一个小朋友躺在床上,看起来没精打采的。
- 提问幼儿:“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为什么和之前不一样了呀?”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朋友可能生病了🤒。
认识生病的症状(10 分钟)
- 逐一展示生病症状的图片,向幼儿介绍:
- 发热:指着发热的图片说,“小朋友看,这个宝宝脸红红的,他感觉很热,这就是发热了,说明身体在和病菌作斗争呢🔥。”
- 咳嗽:做出咳嗽的动作,“当我们喉咙痒痒的,像这样咳咳咳,就是咳嗽啦,有东西在喉咙里捣乱😣。”
- 流鼻涕:用纸巾擦鼻子的动作示范,“鼻子里流出清鼻涕或者浓鼻涕,就是流鼻涕哦,很难受的😫。”
-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有没有经历过这些症状,感受是怎么样的。
- 吃药:拿出药品模型,告诉幼儿:“生病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吃一些药,这样病就会好得快,但是要听爸爸妈妈或者医生的话,不能自己乱吃药哦💊。”
- 多喝水:拿起一杯水,“多喝水能帮助我们把身体里的病菌冲出去,所以小朋友生病的时候要多喝水,咕噜咕噜😃。”
- 休息:做出睡觉的姿势,“还要好好休息,躺在床上睡一觉,身体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
- 将幼儿分成小组,布置“小医院”场景。
- 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生病的小朋友。
- “生病”的小朋友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医生”进行检查、诊断,并给出治疗建议,如吃药、休息等,其他幼儿可以在旁边观察和学习👩⚕️👩⚕️👶。
- 角色扮演结束后,一起讨论在“小医院”里学到的应对生病的方法。
- 播放健康儿歌音频,如《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扭扭,早睡早起我们来做运动……”
- 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唱唱跳跳🎵,在唱歌过程中,再次强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生病的重要性。
- 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生病有哪些症状,生病了要怎么办。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好好吃饭、勤洗手、多运动,这样才能少生病,健健康康地长大😃。
- 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一些关于健康的绘本,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进一步了解健康知识📖。
-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健康小卫士”的海报,把自己知道的预防生病的方法画在海报上,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分享🤗。
了解应对生病的方法(15 分钟)
角色扮演:小医院(20 分钟)
学习健康儿歌(10 分钟)
5 分钟)
教学延伸
标签: #小班健康教案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