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jiayaozb.com13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2. 教学难点:掌握“>”“<”和“=”的用法,能够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名称、形状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演示法:通过教具或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符号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数字大小关系,为引入新的比较符号做准备。
  2. 故事导入: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们比较身高的故事,引出“>”“<”和“=”这三个符号。

(二)讲解环节

  1. 认识符号:通过 PPT 展示或教具演示,向学生介绍“>”“<”和“=”这三个符号的形状和含义,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用大于号表示两个小动物的身高关系,用小于号表示两个小动物的体重关系,用等于号表示两个小动物的年龄关系等。
  2. 学习符号的读法和写法:在学生认识了符号的形状和含义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3. 比较大小: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练习使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比较 5 和 3 的大小,并使用符号表示出来,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总结规律:让学生观察比较大小的例子,总结出比较大小的规律,当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大于”时,符号是“>”;当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小于”时,符号是“<”;当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等于”时,符号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并帮助学生记忆。

(三)练习环节

  1.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题可以包括直接比较大小、排序、填空等形式。
  2. 游戏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比较大小,可以设计一个“大小小大”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判断输赢。
  3.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拓展性的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拓展性的练习可以包括比较分数、小数的大小等内容。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符号“>”“<”和“=”、学习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的方法等。
  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标签: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