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分数与除法关系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0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在具体情境中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问题: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3 = 2(个)
  2. 追问: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列出算式:1÷2 = 0.5(个)
  3. 提出问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 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代表1个蛋糕,动手分一分,看看把它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操作后,小组内交流分法和结果。
  2. 展示汇报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分法,并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可能出现的分法:把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也就是(\frac{1}{4})个蛋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呢?
  3. 深入探究(1)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将3个圆形纸片平均分给4个人。(2)小组讨论分法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代表汇报:把3个圆形纸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3份,也就是(\frac{3}{4})个蛋糕。教师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3÷4 = (\frac{3}{4})(个)
  4. 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6÷3 = 2(个)、1÷2 = 0.5(个)、3÷4 = (\frac{3}{4})(个)这三个算式,思考: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 (\frac{被除数}{除数})(除数≠0)用字母表示为:a÷b = (\frac{a}{b})(b≠0)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完成课本“做一做”第2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7÷8 = 12÷13 = m÷n = (n≠0)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强化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2. 拓展练习(1)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5千克糖平均装在8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五)布置作业

  1. 课本练习十二第1、2、3题。
  2. 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在具体情境中的联系与区别时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就是一份关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标签: #分数与除法关系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