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及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条件。
- 学会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等。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通过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教学重点
-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 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原理及应用。
- 教学难点
-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应用。
- 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 展示溶洞的图片,提出问题:溶洞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钙沉淀是如何溶解的。
- 展示氯化银沉淀的图片,提问:氯化银沉淀能完全溶解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沉淀的溶解。
-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10 分钟)
- 实验演示:向盛有少量 AgCl 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观察现象。
- 学生思考:AgCl 沉淀在水中是否完全不溶解?
- 讲解:AgCl 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虽然溶解的量很少,但仍有一定量的 Ag+和 Cl-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 Ag+和 Cl-也会重新结合生成 AgCl 沉淀,当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时,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0 分钟)
- 温度的影响
- 实验演示:向盛有少量 Ca(OH)₂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热,观察现象。
- 学生讨论:温度对 Ca(OH)₂沉淀溶解平衡有什么影响?
- 讲解:升高温度,Ca(OH)₂的溶解度减小,沉淀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大,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 浓度的影响
- 实验演示:向盛有少量 AgCl 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 NaCl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 学生思考:加入 NaCl 溶液后,AgCl 沉淀溶解平衡如何移动?
- 讲解:加入 NaCl 溶液,增大了 Cl-的浓度,使 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AgCl 的溶解度减小。
- :温度和浓度等外界条件会影响沉淀溶解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 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10 分钟)
- 沉淀的溶解
- 讲解: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只要能降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离子的浓度,沉淀就会溶解,用酸溶解 CaCO₃沉淀,H⁺与 CO₃²⁻结合生成 CO₂和 H₂O,使 CO₃²⁻浓度降低,CaCO₃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 沉淀的生成
- 实验演示:向含有 Mg²⁺的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观察现象。
- 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Mg²⁺ + 2OH⁻ = Mg(OH)₂↓
- 讲解:当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时,就会生成沉淀。
- 沉淀的转化
- 实验演示:向盛有少量 AgCl 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 KI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 学生讨论:沉淀为什么会发生转化?
- 讲解:AgCl 沉淀会转化为 AgI 沉淀,是因为 AgI 的溶解度比 AgCl 更小,沉淀溶解平衡向生成更难溶沉淀的方向移动。
- :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比较容易实现。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原理。
- 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如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 BaSO₄溶液中加入少量 BaCl₂固体,下列说++确的是( )A. BaSO₄的溶解度增大B. BaSO₄的溶度积常数增大C. 溶液中 c(SO₄²⁻)减小D. 溶液中 c(Ba²⁺)增大
- 已知常温下,AgCl 的溶度积 Ksp = 1.8×10⁻¹⁰,现将足量 AgCl 固体分别放入下列液体中,充分搅拌后,c(Ag⁺)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20 mL 0.01 mol/L KCl 溶液②30 mL 0.02 mol/L CaCl₂溶液③40 mL 蒸馏水④50 mL 0.05 mol/L AgNO₃溶液A. ④③②①B. ④③①②C. ①②③④D. ③④①②
- 向含有 MgCO₃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A. c(CO₃²⁻)B. c(Mg²⁺)C. c(H⁺)D. Ksp(MgCO₃)
-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 查阅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五)课后作业(5 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等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希望这篇教学设计能对您有所帮助!🎉
标签: #沉淀的溶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