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幼儿了解不用脏手拿东西吃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 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拿取食物的方法。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让幼儿理解不用脏手拿东西吃的原因。
- 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拿取食物姿势。
- 难点
- 如何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
-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道理。
- 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 示范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拿取食物方法,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正确的做法。
教学准备
- 与卫生习惯相关的绘本故事书,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 食物模型、干净的餐具若干。
- 制作“脏手”和“干净手”的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关于卫生的儿歌,如《洗手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 (边唱边做动作)“手心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也搓搓,用流动水冲一冲,再用毛巾擦干净。”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手吗?”引导幼儿说出手上有细菌,不洗手吃东西会肚子疼等。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拿出绘本故事书《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开始讲述故事。
- (生动地讲述)“在一个小女孩的肚子里,有一个火车站,里面住着一群小精灵,有一天,小女孩吃了很多没有洗干净的食物,脏脏的东西进入了火车站,小精灵们都忙坏了……”
故事讲完后,提问幼儿:
- “小精灵们为什么忙坏了呀?”(引导幼儿说出因为脏东西进入了肚子)
- “小女孩吃了脏东西,身体会怎么样呢?”(让幼儿明白会肚子疼、生病等)
-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脏东西进入肚子呢?”(引出不用脏手拿东西吃的主题)
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拿出“脏手”和“干净手”的卡片,向幼儿展示。
- 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两只手,哪只手可以拿东西吃呀?”(引导幼儿选择干净的手)
- 讲解为什么不能用脏手拿东西吃:“脏手上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会随着食物进入我们的肚子里,让我们生病,就像故事里的小女孩一样。”
示范正确拿取食物的方法:
- 拿起餐具,如筷子或勺子,用正确的姿势握住。
- 告诉幼儿:“拿食物的时候,要先用干净的手拿住餐具,然后再去拿食物,这样食物才不会被弄脏。”
- 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游戏环节(15分钟)
- “送食物宝宝回家”游戏
-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食物小房子”,里面放有各种食物模型。
-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轮流用干净的手拿取食物模型,然后送到“食物小房子”里。
- 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要用正确的方法拿取食物,如发现有幼儿用脏手拿食物,及时引导并纠正。
- “找干净手”游戏
- 教师将“脏手”和“干净手”的卡片打乱顺序,放在地上。
- 请一名幼儿蒙上眼睛,在地上摸卡片,摸到“干净手”卡片为胜利。
- 其他幼儿在旁边为摸卡片的幼儿加油,并一起说:“不用脏手拿东西,找对干净手宝宝!”
生活场景模拟(10分钟)
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如幼儿园的午餐时间。
- 教师扮演幼儿园的厨师,准备好食物。
- 邀请幼儿分别扮演小朋友,来拿取食物。
- 模拟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拿取食物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提醒。
- “小明,你拿勺子的时候要注意,手不要碰到食物哦。”
让幼儿互相观察和评价,说说谁的做法是正确的,谁还需要改进。
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不用脏手拿东西吃,以及正确拿取食物的方法)
- “为什么不能用脏手拿东西吃呢?”(再次强调脏手上有细菌,会让我们生病)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脏手拿东西吃。
- 对幼儿说:“小朋友们,回家后也要告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要像我们今天学的这样,用干净的手拿东西吃,这样我们才能健健康康地长大哦!”
教学延伸
- 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更多与卫生习惯相关的绘本,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巩固知识。
-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关于“不用脏手拿东西吃”的温馨提示卡,贴在餐桌上,时刻提醒自己和家人。
-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持续关注幼儿的卫生习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正确的行为。
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希望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不用脏手拿东西吃的知识,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不用脏手拿东西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