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体会乌鸦的聪明机智。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朗读课文,感悟乌鸦的聪明。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乌鸦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乌鸦图片)对啦,就是乌鸦,大家对乌鸦有什么了解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和乌鸦有关的有趣故事,名字叫做《乌鸦喝水》。(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乌、鸦、处、找、办、法、旁、许。
- 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如“乌”是独体字,“鸦”是左右结构等。
- 采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到处”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乌鸦;“办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遇到困难时是怎么想办法解决的。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学习第一自然段
-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口渴 找水)
- 指导朗读,读出乌鸦口渴的语气。
-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 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乌鸦找到水了吗?为什么喝不到水?(板书:有水 喝不着)
-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瓶子里的水和瓶口的大小,理解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 指导朗读,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 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 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它做了哪些动作?(板书:想办法 喝着水)
- 画出表示乌鸦动作的词语:看见、想、叼、放。
- 结合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的,理解乌鸦的聪明之处。
- 指导朗读,读出乌鸦想出办法后的得意之情。
- 小组讨论:乌鸦为什么能想出办法喝到水?
-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乌鸦善于观察,发现了瓶子里的水和小石子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积极思考,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它很聪明。(引导学生体会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分角色读、男女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乌鸦的心情变化。
- 引导学生带着对乌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 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还有其他办法喝到水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 生活中你遇到过像乌鸦这样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事情吗?和同学们说一说。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乌鸦的聪明之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像乌鸦一样,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 背诵并默写课文。
-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 画一幅《乌鸦喝水》的画,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分享。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五)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口渴→找水有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观察、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乌鸦的聪明机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讨论交流等,帮助学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但在引导学生感悟乌鸦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标签: #乌鸦喝水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