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教案—开启幼儿园小朋友的科学探索之旅

jiayaozb.com440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如物体的沉浮、溶解、摩擦力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热爱,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简单、安全且有趣。
    •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
    • 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
    •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实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
    2. 实验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问引导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帮助幼儿理解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4. 小组合作法: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
      • 沉浮实验: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物品,如积木、塑料瓶、石头、乒乓球、钥匙等;一盆水。
      • 溶解实验:盐、糖、沙子、面粉;透明杯子若干;搅拌棒。
      • 摩擦力实验:玩具小汽车、不同材质的地面(如瓷砖、木地板、地毯)。
    2. 教学工具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科学实验视频和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 实验记录表,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
    3. 安全准备
      • 对实验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尖锐边角、无毒无害,避免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
      • 在实验前,向幼儿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能将实验材料放入口中、不能随意触摸电器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如“会跳舞的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趣吗?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些好玩的实验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引出本次科学实验课的主题。

      (二)实验讲解与演示(10分钟)

      1. 沉浮实验
        • 教师向幼儿展示准备好的各种物品和一盆水,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将物品逐一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引导幼儿用“沉下去”或“浮起来”来描述实验结果,教师拿起一块积木放入水中,问幼儿:“看,积木怎么样啦?”幼儿回答:“浮起来了。”教师接着说:“对,积木浮起来了,那现在我们把石头放进去,看看会怎么样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 教师向幼儿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小朋友们,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起来,有的东西会沉下去呢?这是因为物体的重量和它受到的水的浮力不一样,当物体比较轻,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量时,它就会浮起来;当物体比较重,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量时,它就会沉下去,比如说,这个乒乓球很轻,水对它的浮力比较大,所以它就浮起来了;而这个石头很重,水的浮力托不住它,所以它就沉下去了。”
      2. 溶解实验
        • 教师拿出盐、糖、沙子、面粉,分别向幼儿展示,并介绍这些物品,然后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它们会消失不见吗?”让幼儿再次进行猜测。
        • 教师分别取适量的盐、糖、沙子、面粉放入透明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杯子里的变化,教师搅拌盐的时候,问幼儿:“看看盐怎么样啦?”幼儿会发现盐慢慢不见了,教师说:“对,盐溶解在水里了,那糖呢,会不会也溶解呢?我们来试试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观察到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而沙子和面粉则不会溶解。
        • 教师向幼儿解释溶解的概念:“小朋友们,像盐和糖这样,放到水里慢慢不见了,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而沙子和面粉放到水里不会消失,它们还是能看到的,所以它们不会溶解。”
      3. 摩擦力实验
      4. 教师拿出玩具小汽车,在瓷砖地面上推动小汽车,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小汽车在这个地面上跑起来容易吗?”幼儿回答后,教师说:“对,小汽车在瓷砖地面上跑得比较快,因为这个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比较小,那我们再到木地板上试试看。”然后将小汽车放在木地板上推动,问幼儿:“现在小汽车在木地板上跑,和在瓷砖地面上跑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会发现小汽车在木地板上跑得慢一些,教师接着说:“这是因为木地板没有瓷砖地面那么光滑,摩擦力比瓷砖地面大一些,所以小汽车跑得就慢了,那如果我们在地毯上推小汽车呢,会怎么样呢?”教师将小汽车放在地毯上推动,幼儿会看到小汽车很难推动,教师解释:“地毯很粗糙,摩擦力非常大,所以小汽车在地毯上很难跑起来,这就是摩擦力的作用,不同的表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名幼儿,并为每组幼儿发放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表。
        2. 教师再次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能将水洒到地上、不能用手触摸电器设备等,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3.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幼儿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在沉浮实验中,教师问幼儿:“你放的这个东西是沉下去了还是浮起来了呀?你为什么觉得它会这样呢?”在溶解实验中,教师问幼儿:“你看看杯子里的东西有没有变化呀?哪个东西溶解了,哪个东西没溶解呢?”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提醒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可以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来表示物体的沉浮情况、是否溶解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起来,向下的箭头表示沉下去;用圆圈表示溶解,叉号表示不溶解。

        (四)实验结果分享与讨论(10分钟)

        1.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幼儿分享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代表可以说:“我们组发现积木在水里浮起来了,石头沉下去了,我们还发现盐和糖溶解在水里了,沙子和面粉没有溶解。”
        2. 其他小组的幼儿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共同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趣的现象,教师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教师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起来,有的东西会沉下去呢?谁能说一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
        3. 教师对幼儿的分享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再次强调实验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物体的沉浮、溶解、摩擦力等,并对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生活中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科学现象,如为什么船能在水上航行(因为船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鞋底有花纹(为了增大摩擦力,走路更稳)等,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做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用鸡蛋在盐水中漂浮的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下次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们分享,通过家庭小实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科学实验教案的实施,幼儿对科学实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幼儿在实验操作时不够熟练,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在解释科学概念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让科学实验课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更好地享受科学探索的过程。

        科学实验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幼儿对世界的好奇之门🚪,希望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活动,能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标签: #科学实验教案幼儿园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