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 引导学生欣赏《京调》这首乐曲,熟悉其旋律、节奏和风格,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 通过学习《急急风》锣鼓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兴趣,增强节奏感。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演唱、演奏等,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体会《京调》的音乐特点,能够准确哼唱旋律。
- 掌握《急急风》锣鼓经的节奏和击打方法。
- 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京剧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的独特韵味。
- 让学生在演奏《急急风》时做到节奏准确、富有++。
- 播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这是什么剧种?你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它的独特之处?
- 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如京剧的角色、唱腔、服饰等,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京调急急风。
- 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京剧是如何在多种戏曲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 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行当的扮相和特点。
- 简单介绍京剧的唱腔,如西皮、二黄等,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 播放《京调》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 听完后,提问学生: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是怎样的?
- 再次播放音频,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乐曲的韵律。
- 分段欣赏《京调》,分析每一段的旋律、节奏变化,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乐曲。
- 教师范唱《京调》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
-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注意发音、节奏和韵味的把握。“儿呀儿呀”这句,要唱出俏皮的感觉;“一轮明月照窗前”要唱出悠扬的韵味。
- 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 分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 介绍《急急风》在京剧表演中的作用,它通常用于表现紧张、急促的场面。
- 教师示范演奏《急急风》锣鼓经,让学生观察鼓和锣的击打位置和节奏。
- 讲解《急急风》的节奏型:|仓才|仓才|仓仓才|,并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节奏。
-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用鼓和锣(或用拍手、跺脚代替)练习击打《急急风》锣鼓经,先慢后快,逐渐掌握节奏。
- 分组进行练习,然后每组进行展示,比一比哪组演奏得最准确、最有气势。
-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京调》的旋律与《急急风》锣鼓经进行融合,为歌曲创编一段独特的伴奏。
- 各小组进行创作和排练,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 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如对京剧的新认识、对音乐创作的感受等。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京剧音乐,了解更多京剧知识。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京剧视频和音乐。
- 京剧脸谱、鼓、锣等乐器道具。
- 《京调》《急急风》的音乐乐谱。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二)京剧知识讲解(8 分钟)
(三)《京调》欣赏(12 分钟)
(四)《京调》学唱(15 分钟)
(五)《急急风》锣鼓经学习(15 分钟)
(六)音乐实践与创作(10 分钟)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京剧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在欣赏、学唱、演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京剧实践活动,如京剧表演比赛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标签: #京调急急风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