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攀着”“心悦诚服”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体会挑山工坚韧不拔的精神。
- 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引导学生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 体会挑山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文中蕴含的哲理。
- 难点
- 深入理解挑山工说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泰山挑山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挑山工的形象和他们肩上沉重的担子,从而引出课题《挑山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思考:课文围绕挑山工写了哪些内容?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攀着”“心悦诚服”等词语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2自然段
- 指名朗读,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见到挑山工的?挑山工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引导学生抓住“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等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挑山工的朴实形象。
学习第3 - 6自然段
- 默读课文,思考: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线?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如“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线特点。
- 进一步探讨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的原因,通过对比游人登山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挑山工为了保持平衡,省力又能多担重物,所以选择这样的路线。
学习第7 - 9自然段
- 分角色朗读“我”与挑山工的对话。
- 思考:挑山工的话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挑山工所说的“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段话的含义,体会挑山工做事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领悟哲理
-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挑山工登山的特点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 让学生谈谈从挑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领悟文中“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哲理。
(五)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像挑山工一样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人或事。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挑山工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教学反思
在本次《挑山工》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的精神和文中蕴含的哲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在于,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理解了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和路线原因,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与挑山工的对话,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了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挑山工精神的哲理时,部分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思考哲理的内涵,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同时又不影响教学进度,通过这次教学,我收获了很多经验,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在不断反思和改进中,我的教学水平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标签: #挑山工教学设计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