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 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 知道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 认识粽子,了解粽子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 技能目标
-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用彩纸制作粽子。
-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端午节的相关故事。
- 锻炼幼儿的节奏感,通过学唱儿歌感受节日氛围。
- 情感目标
- 体验与同伴共同庆祝端午节的快乐,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粽子的特点。
- 帮助幼儿掌握制作粽子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端午节的欢乐氛围,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 教学难点
- 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小班幼儿讲解端午节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幼儿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 指导幼儿在制作粽子过程中,注意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教学方法
-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端午节的氛围和粽子的外形。
- 游戏教学法:设计与端午节相关的游戏,如“赛龙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节日的乐趣,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
- 情境教学法:创设端午节的情境,如布置教室、播放相关音乐等,让幼儿仿佛置身于节日之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 示范讲解法:教师在示范制作粽子的过程中,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如何操作。
教学准备
- 经验准备
- 提前与家长沟通,让幼儿在家中了解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简单知识,如吃粽子、挂香囊等。
- 教师准备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儿歌,提前熟悉并练习讲述和演唱。
- 物质准备
- 各种形状、颜色的粽子实物若干,以及粽子的图片、视频资料。
- 制作粽子的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
- 端午节相关的装饰品,如艾叶、菖蒲、香囊等,用于布置教室。
- 播放端午节音乐的音响设备,如《端午节》儿歌音频。
- 龙舟模型或图片,以及用于“赛龙舟”游戏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 教师提前将教室布置成端午节的氛围,悬挂艾叶、菖蒲,摆放香囊等物品,播放欢快的端午节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 教师身穿传统汉服,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幼儿入园,并用充满节日气息的语言向幼儿问好:“小朋友们,早上好!欢迎来到充满欢乐的端午节小课堂,今天我们要一起度过一个特别有趣的节日哦!”
(二)观察与讨论(7分钟)
-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环境,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教室今天有什么不一样呀?”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看到的与端午节相关的物品。
- 展示粽子实物,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粽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它长得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粽子的特征。
- 播放一段关于端午节由来的动画视频,视频结束后,教师简单地向幼儿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但是国家遇到了困难,屈原很伤心,就跳进江里了,老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包了好多好多粽子扔进江里喂鱼,后来呀,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三)故事讲述(8分钟)
- 教师生动地讲述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诗,也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可是后来,坏人陷害他,他没有办法留在自己的国家了,但是屈原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最后他选择跳进了汨罗江,老百姓们知道后,都非常伤心,他们划着船去江里找屈原的身体,还包了粽子扔到江里,希望鱼儿们吃粽子,就不要吃屈原的身体了,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用这些方式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屈原是不是很伟大呀?”
- 提问幼儿:“如果你是屈原,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思考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习俗讲解(7分钟)
- 教师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其他习俗:“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比如挂艾叶和菖蒲,传说它们可以赶走害虫和不好的东西;还有戴香囊,香囊里装着香香的草药,能让我们身体棒棒的;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活动,人们坐在船上,齐心协力地划桨,可热闹啦!”
- 展示艾叶、菖蒲和香囊的实物,让幼儿闻一闻香囊的香味,摸一摸艾叶和菖蒲的叶子,感受端午节习俗的独特魅力。
(五)手工制作:制作粽子(15分钟)
教师示范制作粽子:
- 拿出一张绿色的彩色卡纸,将卡纸对折,然后在对折处画上粽子的形状。
- 用剪刀沿着画好的形状剪下来,提醒幼儿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 将剪好的卡纸打开,用胶水将两边粘起来,做成一个粽子的形状。
- 用彩笔在粽子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如花纹、笑脸等。
幼儿动手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纸制作粽子,发挥想象力为粽子添加独特的图案。
- 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和胶水,注意安全。
-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制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六)游戏环节:赛龙舟(10分钟)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名幼儿,每组幼儿站成一排,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形成一艘“龙舟”。
- 在教室的地面上设置起点和终点,教师在终点放置一个小奖品(如小贴纸、小粽子玩具等)。
-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要玩一个赛龙舟的游戏,每组小朋友要像龙舟一样,齐心协力地向前走,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就能获得奖品哦!在走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队伍的整齐,不能摔倒哦!”
- 播放赛龙舟的音乐,游戏开始,教师在旁边为幼儿加油助威:“加油!加油!小龙舟们,你们是最棒的!”游戏结束后,为获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鼓励其他小组的幼儿不要气馁,下次继续努力。
(七)儿歌学唱(7分钟)
- 教师教幼儿学唱端午节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 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拍手,可以先清唱几遍,然后播放儿歌音频,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唱。
- 鼓励幼儿大胆地站起来,面向其他小朋友演唱儿歌,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八)总结部分(3分钟)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呢?”引导幼儿积极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 对幼儿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小朋友们今天都表现得太棒啦!学会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还制作了漂亮的粽子,玩了有趣的游戏,唱了好听的儿歌,希望小朋友们以后都能记住端午节,把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下去哦!”
- 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粽子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并请家长帮忙记录幼儿在节日中的表现,下周一带回幼儿园与小伙伴们分享。
教学延伸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端午节相关的材料,如黏土、彩绳等,让幼儿继续制作端午节手工作品,如黏土粽子、五彩绳手链等。
- 在图书角投放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绘本故事,供幼儿在自主活动时间阅读,进一步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包真正的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并将包粽子的过程用照片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注意事项
- 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教师要提前检查工具的安全性,并向幼儿强调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发生危险。
- 在布置教室和准备材料时,要注意卫生和环保,避免使用过多的一次性材料。
-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和情绪,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标签: #幼儿园小班教案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