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歌表演《风筝舞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体验放风筝的愉悦心情,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风筝舞蹈》,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歌词。
-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能够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创编,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歌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 运用示范演唱、跟唱、分组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演唱歌曲,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 组织学生进行歌表演的排练和展示,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学会演唱歌曲《风筝舞蹈》,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歌词。
- 能够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进行富有创意的歌表演。
- 教学难点
- 体会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动作准确地表达出来。
- 引导学生在歌表演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独特的表演风格。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演唱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对所学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 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风筝舞蹈》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和表演舞蹈动作,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舞蹈技巧。
-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演唱练习和舞蹈动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和舞蹈表现力。
- 讨论法:针对歌曲的特点、歌表演的创意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孩子们在户外放风筝的视频,视频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舞。
-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忆放风筝的快乐场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 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风筝舞蹈》,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欢乐画面。
(二)歌曲介绍(3 分钟)
向学生介绍《风筝舞蹈》这首歌曲的基本信息,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等。
- 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鲜明,歌词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非常适合同学们演唱和表演。
- 歌曲的词曲作者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初听歌曲(5 分钟)
播放歌曲《风筝舞蹈》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整体情绪。
- 听完后,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它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你们能感受到歌曲中怎样的情绪?”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感受,如欢快、活泼、轻松、愉悦等,并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速度是较快的。
(四)节奏学习(8 分钟)
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型提取出来,写在黑板上,如:X X | XX XX | XXXX X | 等。
- 带领学生一起拍手、跺脚,感受这些节奏型的特点和韵律。
- 进行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挥准确地打出节奏型。
- 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哪个小组打得最准确、最整齐。
让学生将歌曲中的歌词按照节奏型进行朗读,注意字音的清晰和节奏的准确。
- 教师先示范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模仿。
- 分组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唱歌曲(12 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风筝舞蹈》,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
- 范唱时,教师要注意声音的优美、富有表现力,将歌曲中的欢快情绪充分展现出来。
逐句教唱学生歌曲。
- 一句一句地教唱,比如先教唱“蓝天上,白云飘,风筝飞呀飞得高”这句,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歌声哼唱,感受旋律的起伏。
- 每教唱一句,就引导学生跟唱几遍,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错误。
- 对于较难的乐句,可以多教唱几遍,或者采用分句教唱、分组教唱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 教师弹奏钢琴,为学生提供稳定的伴奏,让学生在钢琴的陪伴下逐渐熟练地演唱歌曲。
- 鼓励学生大声演唱,唱出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注意演唱的姿势和表情。
(六)歌表演创编(15 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思考可以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现风筝在空中飞舞的情景。
- 提问学生:“如果让你们用动作来表现风筝,你们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臂模仿风筝的翅膀上下摆动,用身体的转动来表现风筝的旋转,用脚步的移动来表现风筝的飘动等。
教师将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和归纳,与学生一起创编简单的歌表演动作。
- 教师示范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如双手向上伸展表示风筝起飞,左右摇摆身体表示风筝在空中飘动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将这些动作与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歌表演。
- 可以先确定歌曲中每个乐句对应的动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改进。
分组展示创编的歌表演。
- 每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他们创编的歌表演,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
- 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他们在创编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对其他小组表演的看法。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如动作的协调性、表情的丰富性等。
(七)巩固与拓展(7 分钟)
全体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表演歌表演,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 让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更加熟练地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动作,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身体动作表现风筝,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丰富歌表演。
- 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彩带、风筝模型等,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 或者可以邀请几位同学扮演放风筝的孩子,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发挥创意,对歌表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
(八)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风筝舞蹈》的演唱、歌表演的创编等。
- 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学生在演唱、创编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
- 强调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资源
- 《风筝舞蹈》的音乐音频和视频。
-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音频、视频和展示教学内容。
- 钢琴,为学生演唱提供伴奏。
- 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彩带、风筝模型等,用于歌表演的拓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歌曲《风筝舞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演唱和歌表演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聆听歌曲、节奏学习、学唱歌曲和歌表演创编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技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让学生自主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歌表演创编环节,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动作和表演形式,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个别学生的演唱指导上还不够细致,对一些节奏把握不准确的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取得进步,我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风筝的文化知识,让音乐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标签: #歌表演风筝舞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