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课文中描写繁星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 难点
- 体会作者三次看繁星时的不同感受,理解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是如何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加深的。
- 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会看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对,会看到满天的星星✨ 那星星在你们眼中像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回答)
- 我们要跟随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他眼中的繁星,看看他对繁星有着怎样独特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昧(mèi)、坠(zhuì)、怀(huái)、 静寂(jìng jì)、梦幻(mèng huàn)
- 重点讲解“昧”“坠”的字形和字义。
- 开火车读、小组读,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繁星”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的经历?每次看繁星的情景是怎样的?
-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 从前 家乡庭院 密密麻麻
- 三年前 南京菜园 半明半昧
- 海上 星群密布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学习第一次看繁星
-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作者把繁星比作“无数半明半昧的眼睛”,“半明半昧”这个词用得非常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星星闪烁的样子,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星星像眼睛呢?(学生思考回答)对,因为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人在眨眼睛👀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语速稍慢,语调轻柔。
-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教师评价。
学习第二次看繁星
-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次作者看到的繁星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次作者看到的繁星是“半明半昧”的,比第一次看到的更清晰了一些,作者觉得“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从“摇摇欲坠”这个词可以看出星星离作者很近,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作者还说“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星星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与星星之间的亲密之感,表现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又加深了。
- 指导朗读:读出星星的可爱和作者的惊喜之情,语速稍快,语调上扬。
-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学习第三次看繁星
-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次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繁星的?看到的繁星又是什么样的?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作者在海上看繁星,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景象,作者说“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里从视觉、触觉、幻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海上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作者把星星比作萤火虫,形象地写出了星星的闪烁和灵动,通过描写海上的夜的“柔和”“静寂”“梦幻”,衬托出作者此时宁静、惬意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陶醉在美景中的感受,语速较慢,语调舒缓。
-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然后模仿朗读。
(四)小组讨论,体会情感(10分钟)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 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在家乡庭院,那时的作者年龄小,对繁星充满了好奇和喜爱,所以觉得繁星密密麻麻的,像无数半明半昧的眼睛。
- 第二次看繁星是在南京菜园,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繁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觉得星星半明半昧,摇摇欲坠,仿佛在和自己说话,喜爱之情更浓了。
- 第三次看繁星是在海上,此时的作者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在海上航行,繁星让作者感到亲切、温暖,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达到了顶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繁星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繁星的特点,如星星的闪烁、位置的变化等;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星星比作眼睛、萤火虫等,赋予星星人的动作和情感;还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繁星,如视觉、触觉、幻觉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五)朗读背诵,总结全文(5分钟)
-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 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可以先让学生分段背诵,再连起来背诵。
- 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学习运用。
(六)拓展延伸(5分钟)
-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描写星星的诗词、歌曲或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 布置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描写夜景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繁星》这篇课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和思考,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小组讨论和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变化时,部分学生理解得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在时间把控上还可以更加精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展示和交流,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标签: #繁星小学课文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