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走进白桦林,探寻叶赛宁诗歌的独特魅力—白桦教学设计

jiayaozb.com6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桦的高洁之美,感受诗人对白桦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体会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桦的形象美和诗歌的意境美。
  • 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1. 教学难点
  • 领会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桦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植物,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姿态装点着我们的世界,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种在俄罗斯广袤大地上常见的树木——白桦(展示白桦树的图片),瞧,它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枝叶扶疏,给人一种高洁、优雅的感觉,从古至今,白桦树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描绘过它,我们就来学习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一首关于白桦的诗歌,一起领略白桦的独特魅力。
  2. 板书课题:白桦 叶赛宁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乡土气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叶赛宁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如《夜》《狗之歌》等,他的作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这首《白桦》创作于1914年,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叶赛宁通过描绘白桦树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宁静、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2.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字音:
  • “涂(tú)抹”“茸(róng)茸”“绣(xiù)花”“潇(xiāo)洒”等。
  1.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注意诗歌的节奏。
  2. 思考: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白桦在雪中亭亭玉立的美丽画面,诗歌可以分为四小节,每小节分别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

(四)精读诗歌,品味赏析(20分钟)

学习第一小节

  • 出示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小节描绘了白桦怎样的形象?哪个词最能体现白桦的特点?
  •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小节描绘了白桦在雪中的形象,“银霜”“雪花”两个词给人一种洁白、纯净的感觉,“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的洁白美丽,展现了白桦高洁的品质。
  • 指导朗读:读这一小节时,要读出白桦的高洁、优雅,语速稍慢,突出“银霜”“雪花”等词。

学习第二小节

  • 出示诗句:“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提问:这一小节描写了白桦的哪些部位?是怎样描写的?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这一小节描写了白桦毛茸茸的枝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绣的花边”比作“串串花穗”,又将“洁白的流苏”比作一幅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枝头的美丽姿态,给人以美感。
  • 指导朗读:读这一小节时,要读出白桦的灵动与美丽,语速适中,突出“毛茸茸”“潇洒”“如画”等词。

学习第三小节

  • 出示诗句:“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 思考:这一小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白桦怎样的特点?
  •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这一小节描绘了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的画面,“玉立”一词写出了白桦的挺拔姿态。“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雪花闪烁,更加衬托出白桦的洁白美丽,展现了白桦在不同环境下的独特魅力。
  • 指导朗读:读这一小节时,要读出白桦的宁静与优雅,前两句语速较慢,后两句语速稍快,突出“玉立”“晶亮”等词。

学习第四小节

  • 出示诗句:“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 提问: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一小节写了姗姗来迟的朝霞给白桦树又抹上一层银色的光华,进一步烘托出白桦的美丽。“徜徉”一词赋予了朝霞一种动态美,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 指导朗读:读这一小节时,要读出朝霞的轻柔与美好,以及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熠熠生辉,语速适中,突出“徜徉”“银色的光华”等词。

(五)体会情感,深入探究(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如此喜爱白桦?白桦仅仅是一种树木吗?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白桦不仅仅是一种树木,它象征着高洁、纯净、坚韧的品质,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白桦,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宁静、美好的生活的向往,白桦也代表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风貌,它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4.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中情感的体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身边有没有像白桦一样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或事物。

(六)朗读背诵,总结全文(7分钟)

  1. 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诗歌,先让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最后指名背诵。
  3. 教师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叶赛宁的《白桦》,通过朗读感悟、品味赏析,我们领略了白桦的高洁之美,体会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朗读这首诗歌,背诵下来,并搜集更多叶赛宁的作品,感受他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板书设计

白桦叶赛宁

高洁、纯净、坚韧

小节描写部位修辞手法描绘画面
1整体比喻窗前白桦,银霜雪花
2枝头比喻毛茸茸枝头,雪绣花边
3树干朦胧寂静中,玉立白桦
4四周拟人朝霞映照,光华闪耀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叶赛宁的《白桦》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仿照诗歌进行创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标签: #白桦诗歌叶赛宁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