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高一西贝柳斯芬兰颂教学设计

jiayaozb.com57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西贝柳斯的生平及音乐风格,熟悉《芬兰颂》的创作背景。
  • 掌握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能够准确哼唱主题旋律。
  •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芬兰颂》的音乐内涵,感受其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 掌握作品中的音乐特点,如独特的旋律线条、节奏变化和和声运用。
  1. 教学难点
  • 体会作品中复杂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产生情感共鸣。
  •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结构和发展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西贝柳斯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知识。
  2. 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芬兰颂》的不同版本,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主题旋律,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片段(如古筝曲《渔舟唱晚》),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你们能听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民族音乐的话题。
  • 接着说:“在世界音乐的宝库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我们要走进一位伟大的民族音乐家——西贝柳斯的音乐世界,去聆听他为我们带来的震撼之作《芬兰颂》。🎵”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5分钟)

  •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贝柳斯的照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
  •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是芬兰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他生活在芬兰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一生致力于通过音乐来表达芬兰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具有浓郁的芬兰民族特色。
  • 重点介绍《芬兰颂》的创作背景:
  • 《芬兰颂》创作于1899年,当时芬兰正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压迫深重,西贝柳斯怀着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创作了这部作品,以音乐为武器,鼓舞芬兰人民的斗志,表达对民族独立的渴望,这部作品首演后,立即在芬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分段欣赏《芬兰颂》(20分钟)

  • 初听全曲,感受整体情绪
  • 播放《芬兰颂》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整体情绪和氛围,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激昂的、舒缓的还是其他的?”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如振奋、庄严、悲愤等。💪
  • 分段欣赏,分析音乐要素
  • 苦难的日子
  • 再次播放音乐的开头部分(0:00 - 1:10),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的特点,这段旋律缓慢、沉重,节奏较为规整,音符之间的跨度较小,给人一种压抑、痛苦的感觉,分析和声的运用,多为暗淡的++,增强了这种苦难的氛围,提问学生:“从这段音乐中,你们能想象出当时芬兰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 觉醒与抗争
  • 接着欣赏1:10 - 2:30的部分,这一段旋律开始出现变化,节奏逐渐紧凑,音符的跳动加大,表现出一种觉醒和抗争的力量,引导学生感受旋律中的起伏,以及节奏的变化所带来的动力,提问:“音乐是如何表现出芬兰人民开始觉醒并奋起抗争的?”让学生从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 胜利的狂欢
  • 播放2:30 - 4:00的段落,这是音乐的++部分,旋律激昂、振奋,节奏强烈有力,和声变得明亮而辉煌,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之情,提问:“这段音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场景?你们能感受到芬兰人民胜利的狂欢吗?”鼓励学生用语言描绘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 颂歌
  • 最后欣赏4:00之后的部分,旋律逐渐舒缓下来,但依然充满着庄严和崇敬之情,仿佛是一首对祖国的颂歌,分析这一段旋律的特点,以及和声的平稳进行所营造出的庄重氛围,提问学生:“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主题旋律学唱(10分钟)

  • 教师示范演唱《芬兰颂》的主题旋律,让学生跟随哼唱几遍,熟悉旋律的音高和节奏。
  •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3 3 3 5 | 6 6 6 4 | 2 2 2 1 | 7 - - - |”这一句,先让学生跟着唱,然后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如音准、节奏等。
  • 分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演唱主题旋律,其他小组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

(五)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芬兰颂》是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芬兰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
  • 作品中的音乐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等)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塑造音乐形象的?
  • 你从《芬兰颂》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每个小组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展开进一步的交流,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与创作(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用其他音乐形式来表现《芬兰颂》的主题,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比如绘画、诗歌朗诵等。
  •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如写一段与《芬兰颂》主题相关的诗歌,或者画一幅能够体现作品情感的画,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课堂总结(5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西贝柳斯的生平、《芬兰颂》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以及我们对作品的分析和感受。
  • 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西贝柳斯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民族音乐家的优秀之作,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 再次播放《芬兰颂》的音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西贝柳斯和他的《芬兰颂》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音乐感知、分析和创作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分段欣赏和小组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对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复杂情感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创作环节,可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就是一份关于高一西贝柳斯《芬兰颂》的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芬兰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标签: #高一西贝柳斯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