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通过特写镜头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
- 体会文中父子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品味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体会父子情深,理解父亲的背影中所蕴含的情感。
- 学习本文细腻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
-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文中父亲艰难攀爬月台时的背影所传达出的复杂情感。
-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亲情,珍惜亲情,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亲情。
教学方法
-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感受语言美。
-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文本。
-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背影让我们难以忘怀,或许是父母送我们上学时渐行渐远的背影,或许是朋友在分别时离去的背影,背影,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将跟随朱自清先生的笔触,走进他笔下那个令人感动的“背影”,去感受父子之间深沉的爱。(板书课题:背影 朱自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 分钟)
-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伦敦杂记》,诗文集《踪迹》,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 背景介绍本文写于 1925 年 10 月,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一件往事,当时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背影”写了哪几件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文章围绕“背影”写了四件事:
-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浦口送别(1 - 6 段)
- 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7 - 9 段)
- 父亲送“我”上车,关照“我”路上小心等(10 - 11 段)
- 父子分别后,“我”对父亲的思念(12 段)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 - 2 段):开篇点题,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为下文写父子浦口送别做铺垫。
- 第二部分(3 - 11 段):详写父子浦口送别,着重刻画父亲的背影,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
- 第三部分(12 段):写父子分别后,“我”对父亲的思念,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四)精读课文,品味情感(20 分钟)
研读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部分(7 - 9 段)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段中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 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明确:“我”看到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的背影时最感动,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的写作技巧:
- 外貌描写:通过对父亲穿戴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老境颓唐,生活艰难。
- 动作描写:“蹒跚”“探”“攀”“缩”“倾”等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动作,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 细节描写:“我”的流泪,从侧面烘托出父亲的背影给“我”带来的感动,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 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其中的情感。
研读父子分别的部分(10 - 11 段)
- 学生朗读这一部分,思考:父亲在送“我”上车时说了哪些话?这些话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父亲的话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看似平淡,却饱含着对儿子的牵挂、体贴和关爱。
-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部分中父亲的情感变化:从前面攀爬月台时的艰难,到此刻送别的平淡话语,更能感受到父亲情感的内敛与深沉,他把所有的爱都融入到了这些看似平常的言行中。
(五)小组讨论,拓展延伸(10 分钟)
- 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背影让你印象深刻?他们的背影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亲情,回报父母的爱?明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父母的爱,从点滴小事做起,关心父母,理解父母,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捶捶背,为他们做一顿饭,陪他们聊聊天等,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到了父子之间深沉的爱,文章通过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用心去感受父母的爱,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让这份亲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温暖、延续。
(七)布置作业(1 分钟)
- 背诵课文第 6 - 9 段。
-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板书设计
- 中间主板书:
- 背影
- 朱自清
- 事件:
- 祖母去世,家境惨淡
- 父亲买橘
- 车站送别
- 别后思念
- 情感:父子情深
- 左侧副板书:描写方法
- 外貌描写: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 动作描写:蹒跚、探、攀、缩、倾
- 细节描写:“我”流泪
- 右侧副板书:关键语句
-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进去吧,里边没人。
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够清晰地呈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以及写作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标签: #背影 朱自清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