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幼儿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端午节的由来。
- 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了解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
-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过程
- 导入(3 分钟)
- 通过播放端午节的音乐和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
- 讲解屈原的故事(15 分钟)
- 出示屈原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
-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屈原的故事,注意结合 emoji 符号,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 提问幼儿:“你们喜欢屈原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 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0 分钟)
- 出示粽子、龙舟、五彩线等端午节的传统物品的图片,向幼儿介绍这些物品的用途和象征意义。
- 教师可以示范包粽子的方法,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 讲解赛龙舟的规则和意义,让幼儿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氛围。
- 小组讨论(10 分钟)
- 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屈原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5 分钟)
- 教师总结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 活动延伸(7 分钟)
- 在美工区投放制作五彩线、龙舟等端午节手工艺品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制作。
- 在阅读区投放与端午节相关的图书和绘本,引导幼儿阅读,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 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屈原故事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提问法: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对屈原故事和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掌握情况。
- 作品分析法: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标签: #幼儿园屈原的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