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模式是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或模式。
教学目标模式的种类
行为目标模式行为目标模式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Tyler)提出的,该模式强++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测量的行为表现,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行为目标模式的优点是目标明确、易于操作,但缺点是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生成性目标模式生成性目标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提出的,该模式强++学目标应该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生成的,而不是由教师预先设定的,生成性目标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缺点是目标不够具体、难以操作。
表现性目标模式表现性目标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艾斯纳(Eisner)提出的,该模式强++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成果,而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行为表现,表现性目标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但缺点是目标过于主观、难以评价。
教学目标模式的设计步骤
分析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以便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表述教学目标教师要将教学目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评估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估,检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如果教学目标不符合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学目标模式的应用实例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假设教学内容为《秋天的雨》,学生为小学三年级学生。
分析教学内容《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了解学生情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散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对秋天的景色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对秋天的深入了解。
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词汇和阅读技巧,理解并欣赏散文的语言美。(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表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钥、匙、缤、枚、争、喇、叭、厚、曲、丰”等生字词。
- 学生能够理解“五彩缤纷、频频点头、留意、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的意思。
-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景色。
- 学生能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2)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词汇和阅读技巧,理解并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 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3)情感目标:
- 学生能够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评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技能目标的评估:通过课堂朗读、写作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散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情感目标的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感受和表现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模式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估,检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标签: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