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木兰诗教学导读及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10

《木兰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的教学导读,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并基于此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乐府民歌,提升其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的巾帼英雄形象,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木兰诗》的世界,领略其风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教学导读

(一)时代背景解读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木兰的故事应运而生,了解这一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木兰代父从军这一行为的深层意义,体会她身上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关系。

(二)文化内涵剖析

  1. 孝道文化木兰代父从军,是孝道的生动体现,在古代社会,孝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木兰不顾女儿身,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替父出征,这种行为展现了她对父母深深的敬爱和孝顺之情,通过分析木兰的孝道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
  2. 女性意识觉醒木兰女扮男装,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她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柔弱形象,展现出勇敢、坚韧、智慧等品质,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性别角色束缚,渴望在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探讨木兰形象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三)艺术特色赏析

  1. 叙事手法《木兰诗》采用了顺叙的叙事手法,情节完整,条理清晰,从木兰停机叹息决定代父从军,到出征、征战、凯旋、受封、辞官回家,最后与亲人团聚,故事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诗中还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征战过程等进行了详写,而对一些战争场面则一笔带过,突出了木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语言特色这首诗语言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通过简单的对话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木兰的内心矛盾和忧虑,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的手法,渲染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木兰为从军做准备的忙碌情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木兰诗》。
    • 准确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 掌握诗歌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和诗歌主题。
    •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孝道意识。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尊重女性的价值和权利。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 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和诗歌主题。
      • 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
      • 理解诗歌中的互文等修辞手法。
      • 探讨木兰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歌的情感。
      2.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重点字词、句子含义、艺术特色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诗歌主题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诗歌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在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女性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性英雄?由此引出《木兰诗》和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2. 背景介绍(3分钟)
      3. 简要介绍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木兰诗》产生的时代环境。

      4.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 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5. 研读诗歌,理解文意(15分钟)
        • 学生结合课++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解决。
        •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愿为市鞍马”“旦辞爷娘去”“朔气传金柝”等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6. 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12分钟)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木兰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木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爱国、孝顺等性格特点。
        •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引导学生从木兰的形象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角度思考,得出诗歌赞美了木兰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女性价值的尊重等主题。
      7. 体会诗歌艺术特色(10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叙事手法,分析其情节安排的特点。
        •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排比、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分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体会其精炼概括、丰富诗歌内容的作用。
        •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8. 角色扮演,拓展延伸(8分钟)
        • 选择诗歌中的一个场景,如木兰出征前与家人告别,或者木兰凯旋后与亲人团聚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 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评价。
        •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角色扮演,你对诗歌内容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和体会?你从木兰身上学到了什么?
      9. 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木兰诗》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等。
        • 强调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木兰的精神。
      10. 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木兰诗》。
        • 以“我心目中的木兰”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木兰的认识和感受。

        《木兰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深入的教学导读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能够引导学生走进这首经典民歌的世界,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语文素养,更能汲取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木兰诗》所承载的文化精髓将得以传承和发扬,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标签: #木兰诗教学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