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桂花雨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jiayaozb.com60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箩筐、杭州、缠着、茶叶、泡茶、捡桂花、糕饼”等,感受汉字的优美与精妙。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读出文中蕴含的那份细腻情感😃。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摇花乐”,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以及桂花雨的美好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4. 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能够运用细腻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桂花雨的美好。
    •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如“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借桂花抒发的思乡之情,感受那种浓浓的乡情,并能将这种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 学习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如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情感,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体会语言的美。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桂花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桂花飘落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桂花的美丽姿态,闻一闻桂花的香气,引出课题《桂花雨》🌼。
    2. 提问学生:看到桂花,你们想到了什么?有没有和桂花有关的有趣经历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 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认读。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几件事?
    4.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梳理文章脉络:
      • 摇花乐
      • 桂花雨
      • 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1. 学习“摇花乐”部分
        • 自由朗读第 3 - 6 自然段,找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心情。
        • 小组交流: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摇花乐”?作者是怎样描写“摇花乐”的?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词句:
          •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抓住“乐”“使劲地摇”“纷纷落下来”“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等词语,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孩子们摇花时的欢乐场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之情😄。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欢快、喜悦的语气。
        • 学习“桂花雨”部分
          • 轻声朗读第 7 自然段,思考:“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实际上表达了她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家乡的桂花承载着母亲的情感记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一切都是无可替代的🥰。
          •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独特情感,加深对这种思乡之情的理解。
          • 有感情地朗读母亲的话,读出母亲的那份深情。
        • 体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桂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以及母亲对家乡桂花的偏爱,借桂花这一事物,抒发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像桂花这样能寄托情感的事物,尝试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四)拓展延伸

          1. 展示一些描写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片段,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让学生阅读,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思乡情怀🧐。
          2. 开展“家乡的味道”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最具特色的美食或景物,说说它们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如学到了哪些生字词、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等。
          2.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了桂花雨的世界,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浓浓的乡情,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3. 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 仿照课文,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300 字✍️。

            设计理念

            1. 以生为本: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花的美和桂花雨的意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朗读感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4. 读写结合: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描写思乡之情的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乡情这一主题的理解🧐。
            5. 情感教育: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签: #桂花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