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雪孩子勇敢救小白兔,最后化成云朵的感人故事,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们走进雪孩子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温暖与美好,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了一些深刻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善良勇敢,并且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达成这些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的识字教学,如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学生们对生字词的掌握较为扎实,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借助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孩子们能够清晰地说出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也能体会到雪孩子为了朋友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在朗读环节,学生们能够根据课文的情感变化,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基本读出了雪孩子的勇敢、小白兔的焦急以及最后大家对雪孩子的不舍。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在体会雪孩子化成云朵这一情节所蕴含的情感时,还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只是表面上知道雪孩子变成了云,但没有真正理解其中所代表的雪孩子的奉献精神以及生命的延续,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的运用
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雪孩子》的动画视频,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快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在讲解生字词时,我运用了游戏教学法,通过“摘苹果”“猜谜语”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自主思考雪孩子的行为和品质,我问学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冲进大火里救小白兔?”让学生们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存在讨论不深入、秩序较乱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小组分工和引导方面做得不够细致,下次教学时,我要提前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任务,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讨论的质量。
学生的课堂表现
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总体令人满意,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在朗读课文时,许多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的喜爱。
在小组讨论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当讨论到雪孩子化成云朵后去了哪里时,有学生说:“雪孩子变成云后,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它还是那么善良勇敢。”这让我为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爱心感到欣慰。
也有少数学生比较内向,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对于这些学生,我在今后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几个亮点值得一提。
一是多媒体资源的有效运用,动画视频的播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生字时,我利用了PPT展示生字的笔画、结构和读音,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易懂,多媒体资源的融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是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勇敢以及它与小白兔之间的深厚友谊,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当讲到雪孩子化成云朵时,许多学生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也认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生字教学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分析课文内容和情感体会部分有些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突出重点,合理分配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可以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我有时只是简单地给予肯定或纠正,没有进一步挖掘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也没有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后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仅要肯定正确的回答,还要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独特见解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拓展,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提升。
这次《雪孩子》教学活动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我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加精彩、高效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标签: #雪孩子教学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