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以史为鉴,品析智慧—史记·田单列传教学设计

jiayaozb.com7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史记·田单列传》的基本内容,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 掌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田单的人物形象和复国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 学习司马迁通过多角度描写塑造历史人物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田单的爱国精神和智慧谋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 体会《史记》作为史学经典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 分析田单的人物形象和复国过程中的策略与智慧。
  1. 教学难点
  • 领会司马迁对田单事迹的剪裁与叙事技巧,学习通过生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 引导学生从田单的复国故事中汲取智慧,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 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田单的人物形象和复国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深层内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传奇故事,我们将走进《史记》,认识一位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田单,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智谋,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成功复国,让我们一同翻开《史记·田单列传》,探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介绍《史记》及作者(3分钟)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其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但仍发愤著书,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巨著,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为后人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

(三)背景介绍(2分钟)

战国时期,齐国是东方强国,但在燕昭王时,燕国为报齐国侵略之仇,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韩、赵、魏、楚五国共同伐齐,齐军大败,几乎亡国,仅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得以保全,田单就是在即墨保卫战中脱颖而出,成为齐国复国的关键人物,了解这样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田单复国的艰难与不易,以及他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释,初步理解文意。
  3.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纠正读音和断句错误。
  4. 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田单写了哪几件大事?明确:主要写了田单坚守即墨、施反间计、用火牛阵破燕军、收复齐国失地这几件大事。

(五)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0分钟)

  1.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文言知识:
  • 实词
  • 乃纵反间于燕(使……反,施用反间计)
  •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知道,可以用来)
  • 乃身操版插(亲自)
  • 为士卒倡(倡导,带头)
  • 妻妾编于行伍之间(编入)
  • 遣使约降于燕(约定)
  • 燕军由此益懈(更加)
  •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明亮耀眼)
  • 遂夷杀其将骑劫(就;诛杀)
  • 尽复得其故城(全部)
  • 虚词
  •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燕军闻之(代词,指代田单散布的谣言)
  •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代词,指代牛身上的花纹)
  •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乃布令使食必祭(就)
  •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表承接,可不译)
  • 以大木为轴(用)
  • 以五千人击之(凭借)
  • 以故城中人得望见(因为)
  • 句式
  •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判断句)
  •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被动句)
  •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宾语前置,应为“惟恐来他将”)
  • 为燕所虏(被动句)
  •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省略句,应为“牛尾热,牛怒而奔燕军”)

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确保文意通顺。

(六)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复国策略(15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田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复国大计的?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 田单形象分析
  • 有智谋:从施反间计、用火牛阵等策略可以看出,田单善于谋划,能够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弱点,制定出有效的作战方案,他利用燕惠王对乐毅的猜忌,施反间计使乐毅被撤换,为齐国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 有领导力:“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田单亲自参与劳动,与士兵同甘共苦,激励士卒,使他们愿意为保卫国家而战,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凝聚力🤝
  • 有爱国情怀:在即墨孤城危在旦夕的情况下,田单临危受命,肩负起复国的重任,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爱国精神,带领齐军取得胜利,收复失地,其爱国之情令人敬佩👍
  • 复国策略探讨
  • 坚守即墨:田单在即墨修筑防御工事,组织军民坚守,等待时机,这一策略使燕军久攻不下,疲惫不堪,为后续的反击奠定了基础🛡️
  • 施反间计:利用燕惠王与乐毅之间的矛盾,散布谣言,使乐毅被++,换上骑劫,骑劫的无能为田单实施火牛阵创造了有利条件,此计可谓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步🤫
  • 用火牛阵:这是田单复国的经典战术,他巧妙地利用牛的习性,在牛尾绑上芦苇,浇上油脂,点燃后牛群冲向燕军,齐军随后掩杀,燕军大乱,最终大败,火牛阵的成功展示了田单的军事智慧和创新精神🐂🔥
  • 追击燕军:乘胜追击,收复齐国失地,完成复国大业。

教师总结:田单是一位智勇双全、爱国爱民的将领,他的复国策略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智谋,这些策略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七)体会写作手法,学习文学表达(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是如何塑造田单这一人物形象的?明确:

  • 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如田单施反间计、用火牛阵等,生动地展现了田单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 细节描写:“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通过这些细节,刻画了田单与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形象。
  • 对比衬托:将田单与骑劫进行对比,突出田单的智谋和骑劫的无能;以燕军的骄傲轻敌衬托田单的善于把握战机。
  1.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火牛阵的壮观场面和强大威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紧张😱

  2. 总结写作手法:司马迁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叙事、描写、对比等,生动地塑造了田单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八)课堂小结(5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史记·田单列传》,了解了田单复国的故事,通过疏通文意,我们积累了文言知识;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复国策略,我们感受到了田单的智慧和爱国精神;通过体会写作手法,我们学习了司马迁的文学表达技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研读《史记》,领略这部史学经典的魅力,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

(九)布置作业(2分钟)

  1. 熟读课文,背诵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的段落。
  2. 以“智慧与勇气”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从田单复国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史记·田单列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文言知识积累、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体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今后应加强引导,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发言,对于文言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加多样化,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标签: #田单 教学设计史记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