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压强公式(p = \frac{F}{S})进行简单计算。
-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掌握液体压强公式(p = \rho gh),能运用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认识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测量方法,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复习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通过了解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 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应用。
- 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及应用。
- 教学难点
- 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 理解液体压强公式中(h)的含义,并能准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 对大气压变化规律的理解以及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图片,如:压路机的大轮子、图钉、注射器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物体在工作时都涉及到了什么物理知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复习课。
(二)知识梳理(12分钟)
- 压强
- 回顾压强的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公式为(p = \frac{F}{S}),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2}))。
-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分析人在雪地上行走时,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以及书包背带做得较宽的道理。
-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引导学生回顾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如:啄木鸟的嘴很尖是为了增大压强;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等。
- 液体压强
- 复习液体压强的特点:
-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展示液体压强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改变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将探头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等。
- 回顾液体压强公式(p = \rho gh),\rho)表示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强调公式中(h)的含义是从液体自由液面到所求位置的竖直距离。
-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已知某液体的密度为(\rho),深度为(h),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大气压强
- 介绍大气压的存在:通过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例,如:用吸管吸饮料、吸盘挂钩能吸附在墙上等。
- 讲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介绍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汞柱高度来表示,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3×10^{5}Pa)。
- 讨论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随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变化情况,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大气压比夏天高。
- 介绍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高压锅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应用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三)典型例题讲解(15分钟)
压强概念及计算例1:一个重为(2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1m^{2}),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分析:已知物体的重力(F = 200N),受力面积(S = 0.1m^{2}),根据压强公式(p = \frac{F}{S})可直接计算。解:(p = \frac{F}{S} = \frac{200N}{0.1m^{2}} = 2000Pa)强调:计算压强时,要明确压力和受力面积,并且单位要统一。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应用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B.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C. 斧刃磨得很锋利D. 在铁轨下面铺枕木分析: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根据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来判断,选项A、B、D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选项C斧刃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答案:C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例3: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放入水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水的深度为(h),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分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 \rho gh)计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得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 = mg)。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rho gh)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 = mg)强调:在计算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公式中(h)的取值;对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要利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求解浮力。
大气压强的应用例4: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的。分析:用吸管吸饮料时,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嘴里。答案:大气压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 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cm^{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 = 10N/kg))
-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下列说++确的是( )A. 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酒精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B. 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酒精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C. 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D. 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重(1N),水重(7N),容器的底面积是(100cm^{2}),水深(6cm),求:
-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g = 10N/kg))
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A. 用塑料吸盘挂物体B. 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C. 用塑料吸管吸饮料D. 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应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及应用。
-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压强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的换算、受力面积的确定等。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 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压强知识,并写一篇小短文进行介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压强的相关知识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讲解典型例题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中(h)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
标签: #沪科版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