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 了解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会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 经历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
- 教学重点
- 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 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 教学难点
- 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 对负数没有平方根的理解。
- 展示一个正方形的图片,提出问题: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 9 平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厘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x² = 9,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平方根。
- 平方根的概念
- 让学生求解方程 x² = 9,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 x = 3 或 x = -3。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因为 3² = 9,(-3)² = 9,3 和 -3 是 9 的平方根。
- 接着给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如方程 x² = 16,x² = 25 等,让学生求解并总结规律。
- 归纳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² = 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 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 教师讲解:正数 a 的平方根可以用符号“±√a”表示,读作“正、负根号 a”。
- 9 的平方根表示为±√9 = ±3,16 的平方根表示为±√16 = ±4。
- 强调:这里的“±”表示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 开平方的概念
- 引导学生观察: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 说明: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平方运算 3² = 9,那么开平方运算就是已知 9 求它的平方根±√9 = ±3。
- 100
- 16/25
- 49
- 0
- -4
- 对于 100,让学生思考:因为(±10)² = 100,100 的平方根是±10,即±√100 = ±10。
- 对于 16/25,引导学生分析:(±4/5)² = 16/25,16/25 的平方根是±4/5,即±√(16/25) = ±4/5。
- 对于 0.49,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0.7)² = 0.49,0.49 的平方根是±0.7,即±√0.49 = ±0.7。
- 对于 0,教师讲解:因为 0² = 0,0 的平方根是 0,即±√0 = 0。
- 对于 -4,引导学生讨论:因为任何数的平方都不可能是负数,-4 没有平方根。
-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 49
- 81/121
- 21
- 169
- 01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5 是 25 的平方根。( )
- 25 的平方根是 5。( )
- -4 的平方根是 -2。( )
- 0 的平方根是 0。( )
-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
-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 引导学生回顾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² = a,那么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 a”,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
- 让学生对比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讨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 教师总结:
- 区别:
- 定义不同:平方根是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 表示方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a,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 个数不同: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 联系:
- 具有包含关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个。
- 存在条件相同: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 0 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 0。
- 利用平方根解方程
- 给出方程 x² - 16 = 0,引导学生思考求解方法。
- 学生通过移项得到 x² = 16,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概念,得出 x = ±4。
- 再给出方程 2x² - 8 = 0,让学生尝试求解。
- 学生先移项得到 2x² = 8,再化简为 x² = 4,最后得出 x = ±2。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平方根的概念、表示方法、开平方的概念、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利用平方根解方程等。
-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书面作业:教材课后练习题第 1、2、3 题。
- 拓展作业:思考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是多少?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又是多少?
通过这部分知识拓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同时了解平方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七)布置作业(5 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掌握求平方根的方法,并能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知识拓展,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还存在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指导,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就是一份关于八年级上册平方根的教案,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希望这份教案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八年级上册平方根教案
- 区别: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通过这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求平方根的方法,强调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课堂练习(15 分钟)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对练习答案进行讲解,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