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猜测等活动,了解不同盒子的特征和用途。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 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 各种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盒子若干,如纸盒、木盒、铁盒、塑料盒等。
- 与盒子相关的物品,如玩具、文具、食品等。
-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盒子的图片和视频。
- 记录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教师神秘地拿出一个大盒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不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 打开盒子,展示里面的物品,引出主题。
- 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面前的盒子,说说盒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特征。
- 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呀?它是方的还是圆的?是大的还是小的?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 比较不同盒子的特征,引导幼儿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 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盒子和旁边小朋友的盒子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 幼儿相互比较,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交流。
- 请个别幼儿上台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盒子特征,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 教师出示一些与盒子相关的物品,引导幼儿猜测这些物品可以放在什么样的盒子里。
-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带来了这些东西,你们猜猜它们应该放在哪种盒子里呢?”
- 展示玩具、文具、食品等物品,幼儿自由猜测,教师适时引导。
- 分组活动,让幼儿将物品分类放入相应的盒子中,并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放。
-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把这些物品放进你们认为合适的盒子里,然后和小组的小伙伴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这个盒子里。”
-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盒子的用途。
- 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分类结果和理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利用盒子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
师:“小朋友们,盒子不仅可以装东西,还可以变成很多有趣的东西哦!现在请你们开动小脑筋,用盒子制作一件你喜欢的作品吧!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合作。”
-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 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名称,其他幼儿进行欣赏和评价。
- 师:“哇,小朋友们都好厉害呀!做出了这么多漂亮又有趣的作品!现在请这位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吧!”
- 幼儿介绍作品,教师引导其他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盒子的特征、用途和创意玩法。
-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有趣的盒子,小朋友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盒子的很多秘密,谁能来说说盒子都有哪些特征呀?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幼儿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事物,发现更多的乐趣。
-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盒子和制作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盒子创意制作。
- 在科学区投放不同的物品,让幼儿探索哪些物品能被盒子装下,哪些不能,进一步了解盒子的功能。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盒子,开展亲子制作活动。
- 在幼儿观察和探索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剪刀等尖锐工具时发生危险。
-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和参与活动,但不要强迫幼儿,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表现。
-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小朋友们要做个有心人哦!以后看到什么好玩的、有趣的,都可以和老师、小伙伴们分享。”
教学延伸
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有趣的盒子教学活动,孩子们在观察、探索、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盒子的各种知识,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相信这次活动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种子,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发现更多的美好!🎈
标签: #大班教案有趣的盒子
师:“哇,原来是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还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有趣的盒子。”
(二)观察盒子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你观察到的盒子是什么样的?”
(三)探索盒子的用途
师:“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和为什么这样分的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