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白桦林教学设计

jiayaozb.com7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桦的高洁品格,感受诗歌意境。
  •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体会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桦的美和诗歌的意境。
  •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借白桦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内容。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白桦林的视频,展示白桦林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直观感受白桦林的魅力。

  •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美丽的白桦林,白桦树高大挺拔,枝叶扶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给人一种清新、高洁的感觉,我们就一起走进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林》,去领略诗歌中白桦林独特的美。

介绍作者叶赛宁

  • 叶赛宁是苏联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深刻的情感。《白桦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 (教师巡视,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如“徜徉”的“徜”读cháng,“姗姗来迟”的“姗”读shān等)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 评价要点: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语调是否自然。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三)精读诗歌,品味赏析(20分钟)

学习第一节

  • 出示第一节诗:“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节诗描绘了白桦怎样的形象?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诗描绘了白桦树在窗前的静态美,它像是被涂上了银霜,又像披了一身雪花,给人一种洁白、高洁的感觉。
  • 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桦比作“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的洁白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读出白桦的高洁。

学习第二节

  • 出示第二节诗:“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引导学生观察诗句,思考:这一节诗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桦?
  •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诗从枝头的雪绣花边、串串花穗和洁白的流苏等方面描写了白桦,展现了白桦的动态美。
  • 提问:“潇洒”一词有什么妙处?
  • 明确:“潇洒”一词赋予了雪绣的花边以人的神态,生动地写出了雪绣花边的轻盈、飘逸,表现了白桦的优雅姿态。
  •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白桦的潇洒、灵动。

学习第三节

  • 出示第三节诗:“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思考:这一节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这节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给人一种端庄、高雅的感觉;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又增添了几分灵动和光彩。
  • 提问:“玉立”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明确:“玉立”一词将白桦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的挺拔、高洁,表现了白桦的高贵品质。
  •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第四节

  • 出示第四节诗:“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节诗中“徜徉”和“姗姗来迟”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徜徉”一词写出了朝霞在白桦四周缓缓流动的状态,“姗姗来迟”则赋予了朝霞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朝霞来得缓慢而又从容,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两个词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还衬托出了白桦的宁静与美丽。
  • 提问:“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中的“抹”字妙在哪里?
  • 明确:“抹”字用得十分精妙,它生动地写出了朝霞轻轻洒在白桦树上的情景,仿佛给白桦树又增添了一层亮丽的色彩,使白桦树更加光彩照人。
  •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歌的动态美和画面感。

(四)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0分钟)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 诗歌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白桦的喜爱之情的?
  • 白桦树象征着什么?作者借白桦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
  2.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作者通过对白桦树的外貌描写,如“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等,展现了白桦的美丽,表达了对白桦的喜爱;还通过描写白桦在不同环境中的姿态,如“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等,表现了白桦的高洁、优雅,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白桦树象征着高洁、坚韧、不屈的品质,作者借白桦树表达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白桦树细致入微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白桦树以人的情感和品质,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白桦的喜爱之情,白桦树也象征着作者的家乡和祖国,作者借白桦树抒发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白桦树的赞美,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表达。

(五)朗读背诵,拓展延伸(10分钟)

  1. 多种形式朗读全诗,如指名读、男女赛读、配乐读等,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然后指名背诵,互相检查。
  3. 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描写树木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 推荐阅读叶赛宁的其他诗歌,如《夜》《狗之歌》等,加深对诗人及其作品的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学习的表现手法、体会到的情感等。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叶赛宁的《白桦林》,通过朗读、品味和探究,我们领略了白桦林的美丽风光,感受到了白桦的高洁品质,体会到了作者对白桦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和祖国的眷恋,我们还学习了诗歌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多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白桦林》。
  • 仿照《白桦林》,写一首赞美一种植物的小诗,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白桦林的美丽有了深刻的感受,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启发,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可以更加具体、细致,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标签: #白桦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