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离骚》中所选片段的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 体会屈原在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高洁志向,培养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学习屈原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屈原的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坚守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 体会屈原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
- 理解屈原复杂情感及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华夏文化的天空,他就是屈原,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让我们一同走进《离骚》的精彩片段,领略屈原的独特魅力😃。
(二)背景介绍(3 分钟)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楚国政治++,他一心报国,却屡遭奸臣排挤,在理想破灭、报国无门的困境下,他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离骚》,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 分钟)
-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四)疏通文意(15 分钟)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
- 实词:“修”“谇”“替”“虽”“众女”等。
- 虚词:“之”“于”“以”等。
- 句式:“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等。
(五)文本研读(15 分钟)
思考问题:这段文字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感?
-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段文字表达了屈原对自己美好品德和才能的自信与坚守,对楚王昏庸、奸佞当道的不满和愤慨,以及虽遭贬谪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分析写作手法: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的句子,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讨论这些手法的作用,体会其如何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4 分钟)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如何坚守理想,保持高尚的品格。
(七)课堂小结(3 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离骚》的精彩片段,疏通了文意,体会了屈原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希望同学们能从屈原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八)布置作业(2 分钟)
- 背诵课文片段。
- 以“我心目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屈原的认识和感悟。
标签: #离骚 片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