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大”字,理解其基本含义。
-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大”字,掌握其字形和字义。
-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大”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运用。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 播放一段动物们比大小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大象、老虎、兔子等动物依次出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动物最大呀?”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
(二)讲授新课(12分钟)
- 识字教学
- 出示“大”字的甲骨文、金文和现代汉字的图片,向学生讲解“大”字的演变过程。
- 强调“大”字的字形特点:一个人张开双臂,顶天立地,以此表示“大”的意思。
- 带领学生书空“大”字,一边书空一边强调笔画顺序:横、撇、捺。
- 字义理解
-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大”的含义。
- 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大的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如“大房子”“大树”“大苹果”等。
- 展示一些对比图片,如大房子和小房子、大树和小树、大苹果和小苹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和“小”的区别。
- 大小猜猜猜
- 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卡片,如大杯子、小杯子,大球、小球等。
- 每次出示一张卡片,让学生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示“大”或“小”,其他同学来猜,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小贴纸奖励。
- 汉字大变身
- 在黑板上写出“人”字,引导学生观察“人”字和“大”字的关系。
- 提问学生:“怎样能让‘人’字变成‘大’字呢?”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 教师总结:当“人”字张开双臂时,就变成了“大”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变化。
- 我说你做
- 教师说一些关于“大”的指令,如“请做出一个大大的拥抱”“请迈一个大大的步伐”等,让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 然后请学生互相发指令,继续进行游戏,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对“大”字含义的理解。
- 创设情境:小熊要举办一场生日派对,它邀请了很多小动物来参加,可是,小熊遇到了一些问题,它不知道该如何摆放大桌子和小椅子,才能让小动物们坐得舒服。
-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想想办法吗?怎样摆放桌子和椅子才合适呢?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想法。
-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引导学生用“大”和“小”来描述桌子和椅子的摆放情况,如“大桌子放在中间,小椅子围在四周”,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对“大”字的理解。
- 出示一些包含“大”字的词语卡片,如“大家”“大海”“大山”等,让学生认读。
- 让学生用“大”字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又多又准确。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字呀?”“‘大’字是怎么写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一起回答,巩固记忆。
-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 回家后,用“大”字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汉字游戏,如汉字接龙。
- 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大”和“小”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 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物比大小的动画视频、“大”字的演变图片、大小不同物品的图片等。
- 识字卡片、小贴纸、大小不同的物品道具。
(三)趣味游戏环节(15分钟)
(四)情境教学(10分钟)
(五)课堂练习(5分钟)
(六)课堂总结(3分钟)
(七)课后作业(2分钟)
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够准确认读、理解字义并进行简单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在游戏环节中参与度不高,今后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又不影响教学进度。 🌟
标签: #教学生认识大字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