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以生命之名,奏响教育华章—19课生命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0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骚扰”“震撼”“茁壮”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和富有哲理的警句。
  •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 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让生命绽放光彩。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感受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学习写作手法。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1.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虽然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和内涵,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美。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生命的力量,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问题引导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机;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描绘着大自然的多彩多姿,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19课生命》,去聆听作者对生命的独特诠释,感受生命的震撼与力量🎶🎨

(播放一段展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命形态的视频,如破土而出的幼苗、展翅高飞的雄鹰、翩翩起舞的蝴蝶等,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 骚扰(sāo rǎo):使不安宁;扰乱。
  •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 糟蹋(zāo tà):浪费或损坏。
  • 短暂(duǎn zàn):时间短。
  • 有限(yǒu xiàn):数量不多;程度不高。
  • 珍惜(zhēn xī):重视爱惜。
  • 听诊器(tīng zhěn qì):医生用来检查病人心脏、肺部等情况的医疗器械。
  • 不屈向上(bù qū xiàng shàng):形容在困难或压力面前不屈服,努力向上。
  • 茁壮(zhuó zhuàng):(动植物、年轻人、孩子等)强壮;健壮。
  • 沉稳(chén wěn):稳重;不浮躁。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 飞蛾求生
  • 瓜苗生长
  • 倾听心跳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20分钟)

学习“飞蛾求生”部分(5分钟)

  •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当小飞蛾被捉住时,它是怎样挣扎的?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鼓动双翅”“极力挣扎”等,体会飞蛾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 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求生的急切与顽强。
  •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感到飞蛾有一股强烈的生命力量?
  • 学生讨论后明确:飞蛾在面临生命威胁时,没有放弃,而是用尽全力挣扎,这种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让作者深受震撼。

学习“瓜苗生长”部分(6分钟)

  • 轻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是怎样生长的?
  •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 引导学生抓住“竟然”“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 让学生说一说从瓜苗生长的事例中感受到了什么。
  • 教师小结:瓜苗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它告诉我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命都有顽强生长的欲望。

学习“倾听心跳”部分(5分钟)

  • 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静听自己的心跳?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作者从飞蛾、瓜苗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当他用听诊器倾听自己的心跳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 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 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珍惜生命,让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思考和责任感。

(四)小组合作,交流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 每个小组围绕“生命是什么”展开讨论,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记录员做好记录,发言人准备在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适时提问、补充。
  •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是顽强的,它能在困境中不屈向上;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分钟)

总结全文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教师板书:飞蛾求生——生命的顽强瓜苗生长——生命的坚韧倾听心跳——生命的价值
  • 强调:作者通过这三个事例,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生命,让生命绽放光彩。

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事例。
  • 推荐阅读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以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深入感受生命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 仿照课文,运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3. 制作一张关于“珍惜生命”的手抄报,下节课展示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文本,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标签: #19课生命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