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正确进行 100 以内的减法运算。
-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减法运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掌握 100 以内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 100 以内的减法运算。
- 教学难点
- 理解减法运算中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 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 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算理,突破教学难点。
-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减法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 练习巩固法: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动物园的视频,展示各种可爱的动物🐼🦒🐒,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参观,大家看,原来有 10 只猴子在树上玩耍,过了一会儿,有 3 只猴子跳到了地上,现在树上还剩下几只猴子呢?”
-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减法运算。
(二)探究新知
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
- 结合刚才猴子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用 10 个圆圈代表 10 只猴子,划掉 3 个圆圈代表跳到地上的 3 只猴子。
-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 10 只猴子里面去掉 3 只猴子,求剩下的猴子数量,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像这样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运算,在这个例子中,10 是总数,3 是去掉的部分,剩下的猴子数量就是我们要求的结果,用减法计算,写作:10 - 3 = 7。
- 让学生说一说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0 是被减数,3 是减数,7 是差。
学习 100 以内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 不退位减法
- 出示例题:25 - 2 = ?
- 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摆出 25 根小棒,即 2 捆和 5 根,然后从 5 根小棒中去掉 2 根,剩下 3 根,2 捆小棒不变,所以结果是 23。
-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竖式计算演示:
25
2
23
-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个位上 5 - 2 = 3,十位上 2 不变,所以结果是 23。
- 退位减法
- 出示例题:32 - 9 = ?
- 让学生尝试用小棒摆一摆,看看遇到了什么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个位上 2 减 9 不够减怎么办🧐?
- 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退位的过程:从 3 捆小棒中拿出 1 捆拆开,变成 10 根,与原来个位上的 2 根合起来是 12 根,用 12 根减去 9 根得 3 根,再把剩下的 2 捆小棒加上,结果是 23 根。
-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竖式计算演示:
32
9
23
(三)巩固练习
- 基础练习
- 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如下:
- 43 - 2 = 54 - 3 = 65 - 4 =
- 32 - 5 = 46 - 8 = 57 - 9 =
- 提高练习
- 出示判断题:
- 35 - 8 = 27( )
- 42 - 7 = 35( )
- 51 - 6 = 45( )
- 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进一步巩固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 完成课本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速度。
- 应用练习
- 创设生活情境:妈妈带了 50 元钱去超市购物,买蔬菜花了 18 元,买水果花了 15 元,妈妈还剩下多少钱💰?
- 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拓展情境: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植树,一共要植 80 棵树,上午植了 32 棵,下午植了 28 棵,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植🌳?
-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然后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请几位同学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 让学生回顾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借 1 当 10。
-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册上的剩余练习题,要求认真书写,计算准确✍️。
- 实践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减法运算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家里有 10 个苹果,吃了 3 个,还剩几个?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运算,谁能说一说减法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提问:“在计算 100 以内的减法运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请学生说一说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探究新知环节,利用直观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减法运算的形成过程,理解了减法运算的意义和算理,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从基础练习到提高练习再到应用练习,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反思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小组存在讨论不积极、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应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分析问题不够准确、不能正确找出数量关系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减法运算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