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古诗词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jiayaozb.com7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的内涵和作用。
  • 准确找出古诗词中借景抒情的句子,并能分析其中景与情的关系。
  • 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感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借景抒情诗句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之情,体会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力,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借景抒情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 学会分析古诗词中景与情的内在联系。
  1. 教学难点
  • 能够准确把握不同诗词中借景所抒之情的独特性,避免理解的片面性和表面化。
  •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歌意境。
  2. 讲授法:系统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意境,加深对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花海等,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
  2.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刚才的画面让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用文字来描绘此时的心情,你会怎么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总结: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探寻借景抒情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1. 借助 PPT,展示借景抒情的定义: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2. 讲解借景抒情的特点:
  • 情与景紧密结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 作者往往借助景物的特点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倾向。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

  • 展示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中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 提问学生这些景物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孤寂的氛围。
  • 进一步提问: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画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抒发了自己漂泊天涯、断肠思乡的愁苦之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妙处👍。

(三)诗词赏析(20 分钟)

发放打印好的诗词资料,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借景抒情古诗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春望》、柳永的《雨霖铃》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赏析。

  • 《山居秋暝》
  • 展示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小组讨论: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诗中描绘了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竹、莲等景物,营造出清新、宁静、幽美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情。
  • 《春望》
  • 展示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小组讨论:诗中的景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诗中的景是破败、荒芜的,山河破碎,草木丛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己感时伤怀的痛苦之情。
  • 《雨霖铃》
  • 展示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小组讨论:词中描写了哪些离别之景?这些景是如何烘托出词人的离别之情的?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词中描写了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离别之景,这些景物都带有凄凉、冷落的色彩,烘托出词人离别时的伤感、惆怅和对情人的眷恋之情。

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提问、补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四)方法总结(10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赏析的几首诗词,总结分析借景抒情诗句的方法:

  • 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景物。
  • 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如色彩、形态、声音等,体会其营造的氛围。
  • 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想要表达的情感,分析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分析借景抒情的步骤和要点,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便于学生记忆。

(五)课堂练习(10 分钟)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借景抒情手法,对给出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思念等。

  • 示例景物:秋天的落叶
  • 要求:字数不少于 100 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分享,互相评价。
  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共同赏析,教师给予针对性的点评和建议,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借景抒情的定义、特点、分析方法以及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
  2. 强调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它能够使诗词更加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古诗词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手法,更好地领略诗词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自然景物,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尝试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内心感受💕。

(七)布置作业(5 分钟)

  1. 背诵本节课赏析的几首古诗词,加深对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和记忆。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借景抒情古诗词,写一篇赏析文章,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 300 字。
  3. 观察一处自然景物,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字数不少于 500 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诵读感悟、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诗词赏析和写作练习中,能够积极思考,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诗词中情感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在写作练习中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时还不够自然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古诗词鉴赏和写作水平。

标签: #古诗词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