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初步认识加号(+)、减号(-)、等号(=),了解其含义。
-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三种符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意义。
- 学会使用这三种符号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 难点
- 能正确区分加法和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它们的总数。
- 问:“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个苹果,又拿来了三个苹果,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呀🧐?”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数量关系。
(二)新授(20 分钟)
认识加号(+)
- 教师拿出两个小棒,再拿出三个小棒,把它们放在一起。
- 说:“我们把两个小棒和三个小棒合起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就是这个‘+’,它叫做加号。”
- 板书:2 + 3
- 带领学生读:“二加三”。
- 让学生说一说加号像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加深对加号的记忆。
认识加法运算
- 教师指着 2 + 3 说:“2 + 3 表示把 2 和 3 合起来,结果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 数完后得出 2 + 3 = 5。
- 介绍等号(=):“这个‘=’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相等。”
- 板书:2 + 3 = 5,带领学生读:“二加三等于五”。
- 让学生说一说加法运算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早上我吃了 2 个包子,中午吃了 3 个包子,一天一共吃了几个包子呀🤔?可以用 2 + 3 来计算。”
认识减号(-)
- 教师拿出 5 个小棒,拿走 2 个。
- 说:“现在从 5 个里面去掉 2 个,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就是这个‘-’,它叫做减号。”
- 板书:5 - 2
- 带领学生读:“五减二”。
认识减法运算
- 教师指着 5 - 2 说:“5 - 2 表示从 5 里面去掉 2,结果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
- 得出 5 - 2 = 3。
- 板书:5 - 2 = 3,带领学生读:“五减二等于三”。
- 让学生说一说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我有 5 颗糖,给了弟弟 2 颗,我还剩几颗糖呀🤔?可以用 5 - 2 来计算。”
(三)实践操作(15 分钟)
让学生拿出小棒,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 如:3 + 2 = ?让学生先拿出 3 根小棒,再拿出 2 根小棒,合起来数一数是几根。
- 5 - 3 = ?让学生拿出 5 根小棒,拿走 3 根,看看还剩几根。
同桌之间互相出题,用小棒进行计算,互相检查。
(四)练习巩固(10 分钟)
-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 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式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结果。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呀🧐?”(加号、减号、等号)
- 让学生说一说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意义。
-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号、减号、等号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符号的意义和运算的实际应用,但部分学生在区分加法和减法运算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加强巩固。
标签: #认识加号减号等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