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人类破坏自然绘画教案

jiayaozb.com8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方面,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 掌握绘画中表现自然破坏场景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细节描绘等,创作出一幅关于人类破坏自然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破坏自然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后果。
    •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传达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生态平衡的人文情怀,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行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类破坏自然的各种行为及其对环境的严重影响,为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主题内涵。
      • 教授学生运用绘画语言准确地表现出自然破坏的场景和氛围,如荒芜的森林、污浊的河流、灰暗的天空等,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2. 教学难点
      • 如何启发学生在绘画中融入自己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思考,使作品不仅仅是对破坏场景的描绘,更能传达出对环保问题的深度关注和警示意义。
      • 帮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合理安排画面元素,注重细节刻画,使作品既具有宏观的震撼效果,又不失微观的精致度。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人类破坏自然的相关知识,包括各种破坏行为的表现、原因及危害,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大量与人类破坏自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绘画技巧方面进行示范,如构图方法、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绘画要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人类破坏自然的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绘画,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创作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绘画水平,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教学准备

      1. 收集大量关于人类破坏自然的高清图片,如被砍伐的森林、污染的河流湖泊、冒着黑烟的工厂、垃圾堆积如山的场景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如环保纪录片片段、自然破坏前后对比的动画等,用于课堂播放。
      3. 绘画工具,如素描纸、水彩颜料、油画棒、彩铅、画笔等,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视频,展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茂密森林、灵动动物等和谐美好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大自然的魅力之中。
      2.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大自然美不美?你们喜欢这样的自然环境吗?”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 播放一段人类破坏自然的视频,如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等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画面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导致了自然环境变成这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破坏自然绘画创作。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人类破坏自然的图片,结合图片详细讲解人类破坏自然的主要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 森林砍伐:讲解森林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水土、提供栖息地等,展示森林被砍伐后的荒芜景象,说明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 水污染:介绍水污染的来源,如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通过图片展示被污染的河流、湖泊呈现出的浑浊、发黑、散发恶臭等现象,讲解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生存、人类健康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
        • 空气污染: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等,展示雾霾笼罩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爆表的场景,说明空气污染对人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的损害,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 其他方面:简单提及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入侵等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及其后果,让学生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
      2.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破坏自然行为背后的原因,如经济发展需求、环保意识淡薄、监管不力等,激发学生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3.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5 分钟)

        1. 展示几幅以人类破坏自然为主题的优秀绘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欣赏。
        2. 从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表现手法、主题传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方法。
          • 构图方面:分析作品中如何合理安排画面元素,突出主体,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的作品采用对角线构图,将破坏场景置于画面中心,增强紧张感和震撼力;有的作品运用散点透视,全面展示自然破坏的各个方面,使画面内容丰富而有条理。
          • 色彩运用方面:讲解作品中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如何传达出主题情感和氛围,如使用灰暗、沉闷的色调来表现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给人压抑、悲伤的感觉;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如黑色与绿色、灰色与蓝色等,突出自然破坏的严重性和鲜明对比。
          • 表现手法方面:介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象征等在作品中的运用,写实手法能够逼真地呈现自然破坏的场景,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夸张手法则通过放大某些破坏元素,如巨大的垃圾山、枯萎的树木等,增强作品的警示作用;象征手法运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或形象来代表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及其后果,如用黑色的烟雾象征空气污染,用死去的鱼象征水污染等,使作品更具内涵和深度。
          • 主题传达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是如何通过画面语言传达出对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批判、对环境保护的呼吁等主题思想的,鼓励学生思考作品中哪些细节或元素能够引发观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四)学生创作(25 分钟)

          1. 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以“人类破坏自然”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清晰地表现出人类破坏自然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达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建议:
            • 对于构图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确定画面主体和次要元素的位置关系,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来突出主题,如三角形构图、S 形构图等,使画面更加稳定、流畅。
            • 在色彩运用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选择合适的色彩,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要协调,避免过于鲜艳或混乱的色彩组合影响作品效果。
            • 针对表现手法方面,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写实手法外,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可以将污染的河流画成黑色的毒液流淌在大地上,用枯萎的树木象征生命的消逝,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让作品更具个性和感染力。
            • 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不仅仅是描绘破坏场景,更要传达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鼓励学生在画面中添加一些文字说明或标语,进一步点明主题,增强作品的思想性。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1.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教室的展示区。
            2. 请每位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分享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3.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作品的主题明确度、构图合理性、色彩运用效果、表现手法独特性、细节刻画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4.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首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创作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视角,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指导,如部分作品构图不够合理、色彩搭配不够协调、主题表达不够清晰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环保问题,用自己的行动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破坏自然的各种行为及其危害、绘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等。
            2. 再次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爱护花草树木等,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用绘画、写作、摄影等多种形式记录身边的环保故事和自然变化,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绘画展览活动,将本节课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收集到的更多关于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向全校师生开放,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力。
            2. 引导学生以“人类破坏自然”为主题,创作环保手抄报或撰写环保小短文,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倡导身边的人共同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环保、爱护自然的良好氛围。 🌳🌊🌬️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深入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渴望和责任感。 🌈🎨💪

            标签: #人类破坏自然绘画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