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巧用天窗,点亮语文课堂

jiayaozb.com112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中“天窗”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天窗”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天窗”的象征意义及相关文学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文章内涵。
  3. 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天窗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 展示一些天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天窗的印象。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 提问学生:课文中提到了几种天窗?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 分析“人”字形天窗的特点和作用。
    • 讨论:为什么说“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天窗”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学习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作者通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 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拓展延伸
      • 欣赏其他作家关于天窗的作品,如茅盾的《天窗》、贾平凹的《风雨》等。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尝试背诵。
    • 课堂小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天窗”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通过小组讨论和拓展阅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标签: #s天窗 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