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猫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污涩”“怂恿”“怅然”等。
  • 能够概括文章围绕猫写了哪几件事,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
  •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
  •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1.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所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情感变化及原因。
  • 感悟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聊聊一种可爱的小动物——猫🐱 你们喜欢猫吗?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和猫的故事吗?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与猫的经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出课题《猫》。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作者郑振铎,教师补充: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的早期作品,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作者通过对三只猫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 重点字词:污涩、怂恿、怅然、蜷伏、叮嘱、惩戒、妄下断语
  • 词语解释:
    •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 叮嘱:再三嘱咐。
    •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1.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猫写了哪几件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围绕猫写了“我”家养三只猫的故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 - 2自然段):写“我”很喜欢猫。
      • 第二部分(3 - 14自然段):写“我”家养了三只猫,分别叙述了它们的故事。
      • 第三部分(15 - 17自然段):写“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感到难过,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四)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学习第一部分(1 - 2自然段)

      • 指名朗读,思考:这一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喜爱猫的感情基调。

      学习第二部分(3 - 14自然段)

      • 默读课文,思考:三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点?“我”对它们的感情分别是怎样的?完成以下表格:
      猫的序号外形特点性情特点“我”的感情
      第一只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活泼很喜欢
      第二只浑身黄色,瘦得可怜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更喜欢
      第三只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忧郁、懒惰不喜欢,后来有些悔悟
      •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表格内容。
      •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
        • 描写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通过外貌和动作描写,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 描写第二只猫:“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通过描写猫的活动,表现出它的有趣、活泼,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
        • 描写第三只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从外形和性情上描写了第三只猫的可怜,为下文作者对它的误解和伤害埋下伏笔。

        学习第三部分(15 - 17自然段)

        • 自由朗读,思考:第三只猫的结局是怎样的?“我”的心情如何?
        •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吃了芙蓉鸟后,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我”的心情十分难过、自责😣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达“我”难过、自责的语句,如“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 提问:作者为什么会对第三只猫有这样的情感变化?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我”没有仔细观察,仅凭主观臆断就认定第三只猫吃了鸟,对它进行了打骂等虐待行为,导致它含冤死去,作者通过这件事,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自己错误行为的悔恨和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五)深入探究,体会哲理

        1. 引导学生思考:从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 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我们在生活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或主观判断去对待它们,要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在没有充分了解事情真相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六)课堂小结

        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教师补充总结:本文通过叙述“我”家养三只猫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要平等对待生命、尊重生命的道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情感变化及原因是文章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

        (七)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猫,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2.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和其他生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节课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情感变化及原因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在课堂时间把控上还需进一步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猫郑振铎人教社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