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渲染”“勾勒”“迂回”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言。
-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 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感受草原的美景和民族风情,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
- 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草原的独特魅力。
-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方法
-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草原的美景和民族风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草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同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世界。
- 同学们,听着这悠扬的歌声,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你们想去草原看看吗?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先生。
-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而著称,他笔下的草原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渲染”“勾勒”“迂回”“翠++流”“襟飘带舞”等词语的意思。
-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直观演示、图片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情谊。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15 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
-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景色的?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总结:从天空、天底下、小丘、羊群等方面描写了草原的景色。
- 重点品味描写小丘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感受草原的柔美。🎨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之情。
-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草原的辽阔。
-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很辽阔?
-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等词语,感受草原的辽阔。
- 播放草原辽阔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
-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草原的辽阔之感。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谊(15 分钟)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找出相关语句,如“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 引导学生体会“像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语句,感受蒙族人民迎接客人时的急切心情和热情奔放的性格。🌈
- 分角色朗读,读出蒙族人民的热情和作者的惊喜。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联欢的欢乐场面。
-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联欢会上都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什么?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有摔跤、套马、唱歌、跳舞等活动,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亲密无间。
- 播放联欢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欢乐的氛围。🎉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 体会作者对蒙汉两族人民深情厚谊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 分钟)
总结全文。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情谊。
-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草原的美景和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 让学生交流自己心目中的草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草原的美丽。
- 推荐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加深对老舍先生写作风格的了解。📚
- 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描写自己家乡美景的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草原的美景和民族风情有了深刻的感受,体会到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堂经典的草原教学设计课中,我们带领学生一同领略了草原的壮美风光与独特的民族风情,从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到精读中对美景的细腻品味,再到研读里对蒙汉情谊的深刻体悟,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草原之上,希望这堂课能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自然、珍视民族情谊的种子,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像老舍先生一样,用文字描绘出世间的美好与温暖。🌞🌍💖
标签: #草原教学设计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