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关雎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0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关雎》,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字词含义。
  • 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
  • 掌握《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包括其地位、特点及表现手法。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 感受《诗经》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全诗。
  • 掌握《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1. 教学难点
  • 体会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 引导学生透过诗歌文字,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追求。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文学常识、表现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同学们,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过爱情的美好,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去感受其中一首关于爱情的经典之作——《关雎》。(板书课题)

(二)知识讲解(7 分钟)

  1. 介绍《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 “雅”是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等场合。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 《诗经》的地位: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介绍《诗经》的表现手法
  • :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直接叙述了氓来求婚的过程。
  • :就是比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
  • :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写雎鸠鸟在河洲上相互鸣叫,引出下文对淑女的追求。

(三)初读诗歌(10 分钟)

  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参差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yōu zāi yōu zāi),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mào),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 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四)疏通文意(12 分钟)

  1.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
  3.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
  • 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拟声词,形容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名,即王雎,洲,水中的陆地。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好逑,好的配偶。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可以食用,流,求取。
  • “寤寐求之”:寤,醒时,寐,睡时,这里指日日夜夜。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忧思的样子,辗转,翻来覆去,反侧,翻覆。
  • “琴瑟友之”: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友好交往,亲近。
  • “钟鼓乐之”:钟鼓,泛指各种乐器,乐,使……快乐。
  • 重点强调“之”的用法: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之”是助词,可译为“的”。
  • “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中“之”都是代词,代指“窈窕淑女”。
  1. 请几位同学逐句翻译诗歌教师适时纠正和补充,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大意。

(五)文本分析(15 分钟)

  1. 分析诗歌的意象
  • 雎鸠:雎鸠鸟雌雄相伴,情意专一,象征着爱情的忠贞。
  • 荇菜:荇菜的采摘需要左右寻找,表现出君子追求淑女的不易,也暗示了爱情的曲折。
  • 淑女:诗中的“淑女”是君子爱慕追求的对象,代表着美好的品质和形象。
  1.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 比兴手法
  • 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雎鸠鸟在河洲上相互鸣叫,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自然而生动,雎鸠鸟的和鸣,也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衬托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 诗中多次提到“参差荇菜”,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也是比兴手法,以采摘荇菜的过程,比喻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表现出君子追求淑女的执着和努力。
  • 重章叠句: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通过反复咏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突出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越来越强烈,以及追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心情。
  1. 体会诗歌的情感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君子对一位淑女的爱慕、追求过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诗中既有君子对淑女的一见钟情,又有求之不得的痛苦思念,还有想象中与淑女相处的美好情景,情感真挚而细腻。

(六)拓展延伸(8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
  •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代的爱情观?
  • 你认为《关雎》所表达的爱情观对我们今天的爱情生活有什么启示?
  1. 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七)课堂小结(3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关雎》这首诗,领略了《诗经》的独特魅力,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经》的文学常识、表现手法,疏通了文意,分析了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探究古典文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八)布置作业(2 分钟)

  1. 背诵并默写《关雎》。
  2. 以“我心目中的爱情”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关雎》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自主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小组讨论和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兴手法的作用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表现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关雎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