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jiayaozb.com9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铸、告诫、推推搡搡”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 品味文中描写壶口瀑布的精彩语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 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体会黄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崇敬。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
      • 理解作者在描写瀑布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 体会黄河的性格特点,领悟文中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内涵。
      • 学习作者多角度、多层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壶口瀑布的特点、写作手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1. 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壶口瀑布,它以其雄伟壮观的景象震撼着每一个人,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一起走进《壶口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 介绍作者梁衡: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常常在写景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铸、告诫、推推搡搡、寒噤、驰骋、漩涡、湿漉漉、震耳欲聋”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方法。
      3.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壶口瀑布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文章先写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接着描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的不同景象,最后由壶口瀑布引发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思考。
      4.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 分钟)

        1. 学习课文第 2 - 5 自然段,感受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雨季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提问: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季壶口瀑布水势浩大、汹涌澎湃的特点,让人如临其境。
          • 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2. 学习课文第 6 - 8 自然段,体会枯水季壶口瀑布的特点。
          •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又有怎样的不同?
          • 重点分析“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 提问: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明确:从视觉(宽、窄、高、低、平坦如席、拢成一束)和听觉(隆隆冲去)等角度,写出了枯水季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震撼人心的特点。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将壶口瀑布的雨季和枯水季进行对比描写?
          •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通过对比,突出了壶口瀑布不同季节的特点,更全面地展现了壶口瀑布的魅力,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黄河的性格——柔中有刚,刚中带柔。

          (四)深入探究,领悟精神(10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壶口瀑布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3. 教师总结:壶口瀑布不仅仅是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它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黄河水“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作者借壶口瀑布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和歌颂。
          4.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事例,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5 分钟)

          1. 展示一些描写瀑布或其他自然景观的优美散文片段,让学生阅读,体会不同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运用本文所学的写作手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描绘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2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到了黄河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黄河一样,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心去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壶口瀑布的特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但在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民族精神内涵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结合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实效。

          教学设计围绕《壶口瀑布》这篇课文,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详细展开,力求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和黄河精神,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教学反思部分,也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方向🧐。

          标签: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