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常见的量六下教学设计

jiayaozb.com8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单位的意义及单位间的进率。
  • 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回顾、整理和练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梳理常见量的知识体系,明确各单位的意义和进率。
  • 能正确进行常见量的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
  1. 教学难点
  • 灵活运用常见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多种量的综合应用问题。
  • 理解不同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回顾旧知、整理归纳、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常见的量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谈话导入

  •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量,比如我们的身高用长度单位来表示,教室的大小用面积单位来衡量,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等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引导思考

  • 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常见的量,并与同桌交流。

(二)知识梳理(15 分钟)

长度单位

  •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 提问:“1 千米等于多少米?1 米等于多少分米?……”让学生回答单位间的进率,教师板书:1 千米 = 1000 米,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
  •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千米、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面积单位

  • 回顾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km²)、公顷、平方米(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
  • 提问单位间的进率,教师板书: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 让学生说一说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大小,并举例生活中面积大约是这些单位的物体。

体积单位

  • 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
  • 板书进率: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 展示一些常见物体,让学生估计它们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立方分米或立方米。

容积单位

  • 容积单位主要有升(L)和毫升(mL)。
  • 强调:1 升 = 1 立方分米,1 毫升 = 1 立方厘米,1 升 = 1000 毫升。
  •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积是 1 升或 1 毫升。

质量单位

  • 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 板书进率:1 吨 = 1000 千克,1 千克 = 1000 克。
  • 举例说明 1 吨、1 千克、1 克大约有多重。

时间单位

  • 时间单位包括年、月、日、时、分、秒。
  • 引导学生回顾一年有 12 个月,其中大月有 31 天(1、3、5、7、8、10、12 月),小月有 30 天(4、6、9、11 月),平年 2 月 28 天,闰年 2 月 29 天,1 日 = 24 时,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
  • 提问:“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让学生回答判断方法。

(三)典例分析(20 分钟)

单位换算

  • 例 1:3.5 米 =( )厘米
  • 分析:因为 1 米 = 100 厘米,3.5 米换算成厘米要乘进率 100,即 3.5×100 = 350 厘米。
  • 例 2:5000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分析: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5000 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要除以进率 100,即 5000÷100 = 50 平方分米。
  •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类似的单位换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 例 3: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 5 分米,宽 4 分米,高 3 分米,这个水箱能盛水多少升?如果每升水重 1 千克,水箱装满水后重多少千克?
  • 分析:首先求水箱的容积,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 V = a×b×h(这里的体积就是容积),可得水箱容积为 5×4×3 = 60(立方分米),因为 1 立方分米 = 1 升,60 立方分米 = 60 升,又因为每升水重 1 千克,所以水箱装满水后重 60×1 = 60 千克。
  • 例 4: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用了 3 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 分析: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可得甲乙两地相距 60×3 = 180 千米,再将千米换算成米,因为 1 千米 = 1000 米,180 千米 = 180×1000 = 180000 米。
  •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练习(15 分钟)

基础练习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 一支铅笔长 18( )
  •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 50( )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约是 8( )
  • 一瓶墨水约 50( )
  • 一袋大米重 25( )
  • 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

提高练习

  • 单位换算
  • 5 时 =( )分
  • 3 吨 50 千克 =( )吨
  • 08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8500 平方厘米 =( )平方米
  • 解决问题
  • 一个正方体水箱棱长是 4 分米,把这样一箱水倒入另一个长 8 分米,宽 2.5 分米的长方体水箱中,水深是多少分米?
  • 一辆货车从上午 9 时到下午 3 时共行驶了 360 千米,这辆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包括常见的量有哪些,各单位的意义、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疑问,教师进行总结和解答。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书面作业

  •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 补充作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
  • 5 千米 60 米 =( )千米
  • 3 平方米 =( )平方厘米
  • 4 升 50 毫升 =( )升
  • 5 吨 =( )千克

实践作业

  • 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并记录下来。
  •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容器的容积,以及一些物体的质量,整理成表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的量的知识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通过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然后通过典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单位换算时容易出现错误,对于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多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标签: #常见的量六下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