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并背诵《教学相长》,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经典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准确理解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 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
- 难点
-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经典的魅力,培养文言文学习兴趣。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是否正确。
- 全班齐读,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疑难问题,若小组内无法解决,记录下来。
-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 重点实词:
- “虽有嘉肴”中“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 “弗食,不知其旨也”中“旨”,意思是味美。
- “教然后知困”中“困”,指困惑。
- 重点虚词:
- 特殊句式:
- “弗学,不知其善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应为“其谓此乎”。
- 请几位同学逐句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纠正和补充,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明确: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教”与“学”的实践,得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进一步阐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关系,最后总结“教学相长也”,点明主旨。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呢🤝?
-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 当我们给同学讲解题目时,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入,这就是“教然后知困”,通过教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
-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在这个交流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也能从我们的问题中获得新的思考,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 教师总结:教学相长不仅适用于师生之间,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互相帮助都能促进彼此的成长,我们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同时也要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男女生赛读、个人展示读等,达到熟读成诵。
- 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内容,尝试背诵,教师给予提示和鼓励。
- 背诵并默写《教学相长》。
-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字数不少于300字。
- 类比引入:嘉肴弗食不知旨至道弗学不知善
- 教与学的关系:教知困 学知不足
- 总结观点:教学相长
(六)朗读背诵,积累巩固(5分钟)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教学相长》,领略了古代教育智慧的魅力,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文意,明白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一哲理,不断提升自己,与他人共同成长💪。
(八)布置作业(2分钟)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文意并领会教学相长的道理,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言字词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加强巩固,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今后要进一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充分交流。
标签: #学记《教学相长》教学设计
-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其”的用法,如“弗食,不知其旨也”中代指“嘉肴”;“其此之谓乎”中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五)深入探究,理解主旨(10分钟)
- 重点实词: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学生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教与学之间有着怎样奇妙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背景介绍(2分钟)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它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