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恐龙的基本种类和外形特征。
- 熟练掌握使用粘土制作恐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能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性的粘土恐龙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在粘土制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古生物的探索精神。
-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并能用粘土准确表现出来。
- 学习粘土的揉、搓、捏、压等基本制作方法,制作出恐龙的各个部位。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在恐龙的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展现个性。
- 保证粘土恐龙作品的结构稳固,比例协调。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 各种恐龙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 充足的粘土材料,包括不同颜色的超轻粘土,以及工具如塑料小刀、剪刀、牙签等。
- 展示台或黑板,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 播放一段精彩的恐龙主题视频片段,如《恐龙星球》中的恐龙生活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 提问学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恐龙?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恐龙的了解和喜爱😃。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恐龙的图片,如霸王龙、三角龙、翼龙等,向学生介绍恐龙的基本种类和外形特征。
- 以霸王龙为例,讲解其巨大的头部、锋利的牙齿、短小的前肢和粗壮的后肢等特点。
- 介绍三角龙的三角状头部、坚硬的角以及庞大的身躯。
- 展示翼龙独特的翅膀结构和轻盈的身体形态。
与学生一起讨论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让学生对恐龙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制作示范(15 分钟)
教师选择一种恐龙,如剑龙,进行粘土制作示范。
- 先用绿色粘土搓成椭圆形,作为剑龙的身体,注意大小要适中。
- 用白色粘土搓成小水滴状,压扁后粘贴在身体上,作为剑龙的骨板。
- 用棕色粘土搓成四条短粗的圆柱,作为剑龙的腿,安装在身体下方。
- 用黑色粘土搓成小圆形,作为剑龙的眼睛,粘贴在头部合适位置。
- 用红色粘土搓成三角形,作为剑龙的嘴巴,安装在头部前端。
- 用牙签在骨板上轻轻划出纹理,使剑龙更加逼真。
在制作过程中,边做边向学生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技巧,如粘土的用量、粘贴的方法、工具的使用等👩🏫。
(四)小组实践(20 分钟)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
-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恐龙进行粘土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 有的学生负责揉粘土,有的负责塑形,有的负责装饰,发挥各自的特长。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恐龙作品🤝。
(五)创意拓展(10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制作单个恐龙,还可以怎样进行创意拓展?
- 可以制作恐龙的生活场景,如恐龙在森林里、河边等。
- 可以制作恐龙家族,展现不同恐龙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发挥想象,为自己的作品添加创意元素,为恐龙添加一个独特的背景,或者给恐龙穿上一件有趣的“衣服”🎨。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作品展示在展示台上或黑板前。
- 先由小组代表介绍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分享小组合作的体会。
- 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恐龙的外形、色彩、创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优点和建议👍。
-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作品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回家后用粘土制作更多不同种类的恐龙,或者将恐龙作品布置成一个恐龙小乐园。
- 引导学生查阅更多关于恐龙的资料,深入了解恐龙的进化历程、灭绝原因等知识,开展一次恐龙知识小讲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粘土恐龙制作课程,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创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粘土制作的技巧,还对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手工制作中获得成长和快乐😀。
标签: #粘土恐龙制作课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