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幼儿感受东北秧歌的欢快节奏,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 通过欣赏、模仿等活动,让幼儿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如十字步、踢步等,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舞蹈动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熟悉《小看戏》的音乐旋律,感受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 学习并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 难点
- 能够准确地把握舞蹈节奏,表现出东北秧歌的韵味。
- 引导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
- 直观教学法:通过播放舞蹈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东北秧歌的魅力。
- 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舞蹈动作,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动作要领。
- 游戏教学法:将舞蹈教学融入游戏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 《小看戏》的音乐及舞蹈视频。
- 与东北秧歌相关的图片、头饰、手绢等道具。
- 宽敞的舞蹈教室。
-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自由舞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你们有没有见过像这样欢快的舞蹈呀?”
- 播放《小看戏》的舞蹈视频,让幼儿仔细观看。
- 观看结束后,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个舞蹈和我们刚才跳的有什么不一样?舞者的动作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说出舞蹈的欢快、活泼,以及舞者动作的节奏感强等特点。
- 向幼儿介绍东北秧歌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展示一些东北秧歌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舞者的服饰、动作等,进一步了解东北秧歌的特点。
- 教师示范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如十字步:双脚并拢,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左脚跟着向右脚靠拢,然后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右脚跟着向左脚靠拢,重复动作,踢步:右脚向前踢起,同时左腿屈膝,右脚落地后,左脚向前踢起,重复动作,每个动作示范 2 - 3 次,让幼儿看清动作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步伐节奏。
- 带领幼儿一起练习基本动作,先慢后快,边念口诀边做动作,十字步的口诀:“先出右脚点一点,左脚跟上靠一靠,再出左脚点一点,右脚跟上靠一靠。”踢步的口诀:“右脚踢起轻轻落,左脚踢起轻轻落。”让幼儿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动作的要领。
-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 将基本动作组合成简单的舞蹈片段,带领幼儿一起练习,组合动作如下:
- 前奏:幼儿站成一排,双手自然下垂,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晃动身体。
- 第一遍:做两个十字步,然后一个踢步,重复两次。
- 第二遍:做一个十字步,一个踢步,交替进行四次。
- 双手叉腰,双脚并拢,身体左右摆动,结束动作。
- 完整地练习舞蹈组合 2 - 3 遍,让幼儿熟悉舞蹈的顺序和节奏。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 6 人。
- 给每组幼儿发放头饰和手绢等道具,让他们进行舞蹈表演。
-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动作是否准确、节奏感是否把握好、表情是否丰富等。
- 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根据已学的舞蹈动作,创编新的舞蹈动作。
- 鼓励幼儿小组合作,共同创编一段舞蹈,教师巡回观察,给予幼儿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完善创编内容。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创编的舞蹈。
- 播放《小看戏》的音乐,全体幼儿一起完整地表演舞蹈,将课堂气氛推向++。
-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鼓励幼儿在今后继续探索和创造。
- 与幼儿一起收拾道具,整理场地。
- 在美工区投放与东北秧歌相关的材料,如彩纸、剪刀、画笔等,让幼儿制作秧歌服饰、道具等。
- 在音乐区播放《小看戏》及其他东北秧歌音乐,让幼儿继续进行舞蹈表演和欣赏。
-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因动作过大或碰撞导致受伤。
-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创意和表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二)欣赏与感受(5 分钟)
(三)介绍东北秧歌(3 分钟)
(四)学习舞蹈动作(15 分钟)
(五)舞蹈组合练习(10 分钟)
(六)游戏环节:“秧歌大比拼”(10 分钟)
(七)创编舞蹈(7 分钟)
(八)结束部分(5 分钟)
教学延伸
注意事项
通过本次中班艺术《小看戏》教案的实施,幼儿能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东北秧歌的魅力,学习舞蹈动作,提高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舞蹈带来的乐趣。🎵💃希望本次教学活动能为幼儿的艺术素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中班艺术《小看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