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和脚,了解其基本功能。
- 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如正确洗手、保护眼睛、避免意外伤害等。
-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让幼儿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 教授幼儿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 难点
- 身体器官模型(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
- 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 洗手用品(肥皂、毛巾)
- 播放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手部运动、脚部运动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 提问:“小朋友们,我们的身体都有哪些部位呀?”引导幼儿自由回答,引出今天的主题——保护我们的身体。
- 展示身体器官模型,向幼儿介绍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和脚的名称和位置。
- 眼睛:“这是我们的眼睛,它可以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世界。”
- 耳朵:“这是耳朵,能帮助我们听到各种声音。”
- 鼻子:“鼻子可以闻出不同的气味哦。”
- 嘴巴:“嘴巴能吃饭、说话,还能唱歌呢。”
- 手:“手可以帮我们拿东西、画画。”
- 脚:“脚能让我们走路、跑步。”
-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进一步展示各器官的功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
- 正确洗手
- 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手心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也搓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干。
- 邀请幼儿一起洗手,边洗边说洗手儿歌:“手心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也搓搓,搓出泡泡白花花,一冲干净乐开花。”
- 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告诉幼儿手上有很多细菌,洗手可以把细菌洗掉,预防生病。
- 保护眼睛
- 播放一段小朋友不正确用眼导致眼睛不舒服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 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为什么眼睛不舒服呀?”让幼儿说出不正确的用眼行为,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看书距离太近等。
- 教师讲解保护眼睛的方法: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看电视、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隔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下;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 一起做眼睛保健操,教师示范动作,幼儿跟着学。
- 避免意外伤害
- 展示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图片,如摔倒、烫伤、划伤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这些伤害。
- 教师讲解相应的预防措施:走路要小心,不奔跑打闹;使用电器、热水时要注意安全,不触摸危险物品;剪刀、针等尖锐物品不能随便玩。
- 身体器官大比拼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套身体器官卡片。
- 教师说出一个器官的功能,如“能闻气味的器官”,幼儿要迅速找出鼻子卡片举起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反应快。
- 游戏结束后,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奖励。
- 情景模拟
- 设置一些生活情景,如“洗手时间到了”“看电视时间过长了”“不小心摔倒了”等,邀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展示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 其他幼儿认真观看,然后一起讨论表演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做。
-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包括身体器官的功能和自我保护方法。
- 强调保护身体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 请幼儿回家后,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爸爸妈妈,并和他们一起做一些保护身体的活动。
-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身体器官拼图,加深对身体器官的认识。
- 在生活活动中,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洗手、用眼等习惯,巩固所学知识。
-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幼儿积极参与。
- 游戏和情景模拟环节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发生意外。
-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对于幼儿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
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3分钟)
认识身体器官(10分钟)
学习自我保护方法(15分钟)
游戏环节(10分钟)
总结部分(5分钟)
教学延伸
注意事项
通过本次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希望他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好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
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标签: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