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核酸一节教学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00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简述核酸的种类。
    •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
    • 通过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对核酸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2. 教学难点
      • 核酸的结构。
      •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因遗传信息传递异常导致的疾病图片,如白化病、唐氏综合征等,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的好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核酸,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核酸与遗传信息有什么关系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核酸的种类(3 分钟)

      利用 PPT 展示核酸的分类,介绍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并简单说明它们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如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20 分钟)

      1. 实验原理讲解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 实验步骤演示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演示:
        • 制片: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注意操作要轻柔,防止细胞破损。
        • 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中,30℃水浴保温 5min,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 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 10s,洗去盐酸,防止盐酸影响染色效果。
        • 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5min。
        •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再换用高倍镜观察,识别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3.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演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四)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15 分钟)

        1. 核苷酸的结构利用 PPT 展示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讲解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含脱氧核糖)和核糖核苷酸(含核糖),展示不同种类的含氮碱基,介绍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各有 4 种,它们的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
        2.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多个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核苷酸链的过程,讲解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一条长链,DNA 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RNA 则是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3. 核酸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核酸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是固定的吗?”通过分析不同生物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差异,得出核酸分子具有多样性的结论,进而说明核酸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五)核酸在细胞中的功能(7 分钟)

        利用 PPT 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如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等,引导学生思考核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归纳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核酸的种类,通过实验观察了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了解了核酸的结构,包括核苷酸的组成、连接方式以及核酸的多样性,最后明确了核酸在细胞中的功能,强调核酸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核酸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七)课堂练习(5 分钟)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布置作业(2 分钟)

        1.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原理和过程。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对核酸的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理解,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核酸结构这一难点内容,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例或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各个教学环节能够更加紧凑、高效地进行。 🌟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标签: #核酸一节教学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