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孵出、警戒、歪头、咕咕、啄一啄”等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能够概括文章围绕母鸡写了哪几方面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默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提升写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母鸡作为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
- 培养学生尊敬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语言积累和小练笔。
- 教学难点
- 感悟母鸡所表现出的母爱,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作者对母鸡情感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
- 播放一段母鸡咯咯叫着带领一群小鸡觅食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母鸡的动作和神态。
-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母鸡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母鸡的初步认识。
- 教师总结:“母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看看他对母鸡又有着怎样独特的描写和情感。”板书课题:母鸡。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孵出、警戒、歪头、咕咕、啄一啄、汤圆、掘地、伏在、啼叫、凄惨、慈爱、勇敢、辛苦、疙瘩、欺侮、可恶、毒手、成绩、聋子、鸡雏、一撮儿毛、没完没了。
- 指名认读,正音,重点指导“孵、警、掘、啼、凄、疙、瘩、侮、恶、撮”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警戒”(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时刻保持警惕);通过找近义词理解“凄惨”(近义词是“悲惨”,形容声音或情景凄凉悲惨);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啄一啄”等。
-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母鸡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 无病++ 欺软怕硬 拼命炫耀 (讨厌)
-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尊敬)
- 情感变化:先抑后扬
- 学习第一部分(第 1 - 3 自然段)
- 指名朗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体会母鸡无病++的特点。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 学习第二部分(第 4 - 10 自然段)
-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 小组合作交流,圈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体会。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分析:
- 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到它身边来。”通过对母鸡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母鸡的负责。
- 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从母鸡把找到的食物先给鸡雏吃,自己却消瘦了,体现出母鸡的慈爱。
- 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通过“出击”“赶出老远”等词语,表现出母鸡的勇敢。
- 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从母鸡教鸡雏各种生活技能以及默默忍受鸡雏的行为,体现出母鸡的辛苦。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母鸡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 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 引导学生对比前后两部分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母鸡的情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因为作者看到了母鸡作为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所以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为尊敬。
- 总结写作方法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把母鸡写得生动形象的。
-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写对母鸡的讨厌,再写对母鸡的尊敬,突出了母鸡的形象特点;同时通过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如“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到它身边来”等,生动地展现了母鸡的性格特点。
- 小练笔
- 引导学生观察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表现出动物的特点。
-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 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老舍先生的《母鸡》,了解了母鸡的特点,体会了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我们还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文章。
- 布置作业
-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把课堂上的小练笔修改完善,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情感,提升能力,希望这堂课能够让学生对母鸡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标签: #母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