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观潮试讲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1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 使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 教学难点
  •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理解文中相关语句的含义。
  •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神奇的画卷,它有着无穷的魅力,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种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板书课题:观潮)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那波澜壮阔的场面。(播放视频)

视频看完了,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给你们留下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钱塘江大潮确实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壮观的景象写下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寻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直观演示等方法。
  • 对于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横贯”,可以结合课文中“横贯江面”的句子,让学生想象钱塘江大潮横穿过江面的情景,从而理解其含义。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围绕“观潮”写了哪些内容?
  2.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 课文围绕“观潮”写了潮来前的平静、潮来时的壮观以及潮头过后的余波。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学习潮来前(5分钟)

  •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江面的平静,作者通过描写“蒙蒙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再看“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里作者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和神态,如“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表现出人们怎样的心情?(急切、期待)
  •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江面的平静和人们的期待之情。

学习潮来时(10分钟)

  • 同学们,潮来了!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文字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时刻,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潮来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潮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导深入探究:
  • 声音:“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作者把大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声音的低沉、雄浑,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里“白线”的出现预示着大潮即将到来,当大潮越来越近时,“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通过“山崩地裂”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想象到大潮的声音是多么的巨大,令人震撼。
  • 样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细腻地描写了大潮的样子,先是“白线”,接着是“水墙”,最后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把大潮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读出声音的变化和大潮的气势,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男女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潮的魅力。
  •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潮来时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学习潮头过后(5分钟)

  •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又是什么样子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潮头过后,余波仍然很汹涌,江面恢复平静也需要很长时间,进一步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余波的汹涌和江面恢复平静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7分钟)

总结全文(3分钟)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声音、样子等方面对大潮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它们生动地记录下来。
  •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拓展延伸(4分钟)

  •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除了钱塘江大潮,还有许多其他壮观的自然景观,比如黄山云海、壶口瀑布等,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点,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介绍给大家。
  • 展示一些与自然景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按照拓展延伸的要求,写一篇介绍自然景观的短文。

教学板书设计

观潮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们期待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样子(白线、水墙、战马)潮头过后:余波汹涌 江面渐平

教学反思

在本次《观潮》的试讲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朗读训练,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和语言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时,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标签: #观潮 试讲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