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芙蓉楼送辛渐吟唱教学设计

jiayaozb.com7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唱《芙蓉楼送辛渐》。
    •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吟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 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和真挚的友情,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芙蓉楼送辛渐》的吟唱技巧,能够准确表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吟唱准确传达出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尤其是诗人的品格之美。
      • 让学生在吟唱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吟唱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和诗歌主旨,为学生的吟唱和理解奠定基础。
      2. 吟唱法:教师示范吟唱,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然后引导学生模仿练习,逐步掌握吟唱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情境教学法:创设送别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送别友人的情感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 播放一段古代文人雅士吟唱诗词的视频片段,营造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吟唱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古人吟唱诗词的画面美不美?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尝试吟唱一首古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二)诗歌介绍与背景讲解(5分钟)

      1. 介绍《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作者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2. 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时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丞,辛渐是他的朋友,此次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饯行,写下了这首诗。
      3. 提问学生:“从这个背景中,大家能猜测一下这首诗可能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理解诗意(7分钟)

      1.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 寒雨连江夜入吴(hán yǔ lián jiāng yè rù wú),
        • 平明送客楚山孤(píng míng sòng kè chǔ shān gū)。
        • 洛阳亲友如相问(luò yáng qīn yǒu rú xiāng wèn),
        • 一片冰心在玉壶(yī piàn bīng xīn zài yù hú)。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讲解重点字词。
        • “寒雨连江夜入吴”: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寒雨”点明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平明”指天刚亮的时候,“楚山孤”既写出了眼前楚山的孤独,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 “洛阳亲友如相问”: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
        •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象征高洁的品格。
      4.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 (四)吟唱学习(15分钟)

        1. 教师示范吟唱《芙蓉楼送辛渐》,同时讲解吟唱的基本技巧,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把握、字音的长短等。
          • 寒雨连江(拉长音)/夜入吴(稍短音),
          • 平明送客(平稳音)/楚山孤(渐高音)。
          • 洛阳亲友(稍高音)/如相问(渐低音),
          • 一片冰心(平稳音)/在玉壶(稍长音)。
        2. 学生跟随教师逐句模仿吟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学生分组练习吟唱,互相倾听、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4.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吟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

          1.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从“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品格?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 诗歌前两句通过描写寒雨连江、楚山孤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
            • “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诗人借“冰心”“玉壶”来比喻自己的纯洁品格和坚守操守,展现了诗人不因遭贬而改变志节的高尚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嘱托。
          3. 再次播放吟唱音频,让学生在聆听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吟唱时,应该如何通过声音来表现这种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4.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送别诗,并简要分享一下对某一首送别诗的理解。
            2. 推荐学生课后欣赏更多古代诗歌吟唱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的《将进酒》等,感受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诗歌吟唱的魅力。

            (七)课堂小结(3分钟)

            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意思、吟唱技巧和情感体会。
            2.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吟唱《芙蓉楼送辛渐》,感受了它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还体会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诗人高洁的品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热爱古代诗歌,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熟练、有感情地吟唱《芙蓉楼送辛渐》给家人听,并录制下来分享到班级群里。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尝试运用所学的吟唱技巧进行吟唱,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和吟唱音频视频。
            2. 古代诗歌吟唱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吟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吟唱技巧,较好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互动,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吟唱技巧的指导还可以更加细致和多样化,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诗歌的音乐美,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古代诗歌吟唱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标签: #芙蓉楼送辛渐吟唱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