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大班美丽的草原教案

jiayaozb.com250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 让幼儿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动植物等基本信息。
    • 帮助幼儿认识蒙古族的文化习俗,如服饰、饮食、居住、传统活动等。
  2. 技能目标
    • 通过欣赏草原风光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 引导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美丽草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草原的美丽与广阔,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 让幼儿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了解草原的自然风貌和蒙古族的文化特色。
      • 鼓励幼儿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草原的感受和认识。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幼儿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草原的独特魅力,发挥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
      • 帮助幼儿理解蒙古族文化习俗背后的意义,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视频,播放蒙古族音乐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蒙古族的文化氛围。
      2. 讨论法:组织幼儿围绕草原和蒙古族文化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法:安排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收集大量关于草原风光、蒙古族生活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绘画工具(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手工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毛线等)。
      3. 蒙古族特色服饰、帽子、马头琴等实物或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 播放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轻轻摇摆身体,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歌曲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里提到了哪里呀?”引导幼儿回答出“草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草原。

      (二)认识草原(7分钟)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草原的地理位置,介绍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指着地图上的相应位置说:“看,这些地方就是草原啦,它们就像绿色的大地毯一样,非常广阔。”

      2. 展示草原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草原在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 春天,草原上绿草如茵,野花盛开;夏天,一片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秋天,草原变得金黄,风吹草动,宛如金色的海洋;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草原的哪个季节呀?为什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3. 介绍草原的气候特点:草原上白天阳光充足,晚上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4. 举例说:“就像我们白天出去玩的时候觉得有点热,要穿短袖,可是到了晚上可能就需要加一件外套啦,这就是草原的气候特点。”

        (三)草原上的动植物(8分钟)

        1. 展示草原上各种动物的图片,如骏马🐎、羊群🐏、牦牛、骆驼🐫、草原狼、雄鹰🦅等,向幼儿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
          • 指着骏马的图片说:“骏马是草原上的奔跑能手,它们跑得可快啦,牧民们经常骑着它们在草原上放牧。”
          • 再展示羊群的图片:“看,这些可爱的小羊们在草原上吃草,它们身上的羊毛软软的,还可以用来做衣服呢。”
        2. 介绍草原上的植物,重点介绍草和野花。
          • 展示不同种类的草的图片:“草原上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草啦,它们长得高高的,密密麻麻的,为草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 展示五颜六色的野花图片:“还有这些美丽的野花,它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开放,把草原装点得格外漂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野花的名字呀?”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野花。

          (四)蒙古族文化(12分钟)

          1. 播放一段蒙古族传统舞蹈的视频,让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热情奔放。

            舞蹈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刚才跳舞的是哪个民族呀?你们觉得他们跳得好看吗?”引导幼儿对蒙古族产生兴趣。

          2. 介绍蒙古族的服饰。
            • 展示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图片,包括蒙古袍、腰带、靴子、帽子等。
            • 向幼儿介绍蒙古袍的特点:“蒙古袍非常宽大,适合在草原上骑马、放牧时穿着,它的颜色很鲜艳,上面还有很多漂亮的图案。”
            • 拿出蒙古族服饰的实物或模型,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摸摸材质,感受其独特之处。
          3. 讲解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 介绍蒙古族的特色美食,如手抓羊肉、烤全羊、奶茶🧋、奶皮子、奶酪等。
            • 播放一段制作奶茶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奶茶的制作过程:“小朋友们,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奶茶,他们先把砖茶煮好,然后加入牛奶和盐,味道可香啦。”
            • 邀请幼儿品尝一小口奶茶(如果条件允许),让幼儿感受奶茶的味道。
          4. 介绍蒙古族的居住——蒙古包。
          5. 展示蒙古包的图片,向幼儿讲解蒙古包的结构和优点:“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家,它是用木杆和毡子搭建而成的,蒙古包非常轻便,拆卸和搭建都很容易,这样牧民们在放牧的时候就可以带着它到处搬家啦。”

          6. 介绍蒙古族的传统活动,如那达慕大会。
            • 播放那达慕大会的热闹视频,向幼儿介绍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精彩的比赛。
            • 指着视频中的比赛项目说:“看,这些叔叔们在赛马,他们跑得可快啦;还有这些叔叔在摔跤,可厉害啦!”让幼儿感受那达慕大会的欢乐氛围和蒙古族人民的勇敢精神。

            (五)艺术创作:我心中的美丽草原(20分钟)

            1. 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看到的草原风光和蒙古族文化,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美丽草原。

              提出要求:“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你心中的美丽草原画下来或者用手工做出来,可以画草原上的动物、植物,也可以画蒙古包,还可以把蒙古族的小朋友也画上去哦。”

            2. 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或手工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如用鲜艳的色彩描绘草原的美景,用独特的形状设计蒙古包等。
              • 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作。

              (六)作品展示与分享(5分钟)

              1.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展示区。
              2. 邀请每位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我画的是草原上有一群骏马在奔跑,天空中还有一只雄鹰在飞,我觉得草原特别漂亮。”

              3.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表扬,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草原的自然风貌、蒙古族的文化习俗以及幼儿的精彩创作。

                说:“今天我们一起去了美丽的草原,认识了草原上的动植物,还了解了蒙古族的文化,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了心中的草原。”

              2. 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草原和蒙古族文化,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更多相关的资料,也可以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小小的蒙古包模型。
              3. 再次播放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幼儿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草原和蒙古族文化相关的材料,如彩色珠子、羽毛等,让幼儿继续创作关于草原的手工作品。
              2. 在阅读区投放一些介绍草原和蒙古族的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草原和蒙古族文化的了解。
              3. 组织一次“草原文化节”活动,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展示幼儿的作品,表演蒙古族舞蹈,品尝蒙古族美食等,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体验草原文化的魅力。

              标签: #大班美丽的草原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