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初步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教学重点
-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 理解算理,能正确计算。
- 教学难点
-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们可高兴啦,因为它们要去采松果准备过冬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热闹场景。(课件出示主题图)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松鼠妈妈采了 25 个松果,小松鼠采了 4 个松果。
-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 解决“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的问题
- 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 怎样列算式呢🤓?(25 + 4)
- 那 25 + 4 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或者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
-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 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 摆小棒法:先摆 2 捆和 5 根小棒表示 25,再摆 4 根小棒,把 5 根小棒和 4 根小棒合起来是 9 根,2 捆不变,25 + 4 = 29。
- 拨计数器法:在计数器上先拨出 25,再在个位上拨 4 个珠子,个位上 5 + 4 = 9,十位上 2 不变,结果是 29。
- 口算:把 25 分成 20 和 5,先算 5 + 4 = 9,再算 20 + 9 = 29。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 5 和 4 相加得 9,十位上的数不变还是 2,所以结果是 29。
- 强调: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时,要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不变。
- 解决“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或“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的问题
- 要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减法)
- 怎样列算式呢🤓?(25 - 4)
- 那 25 - 4 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 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 摆小棒法:先摆 2 捆和 5 根小棒表示 25,从 5 根小棒里拿走 4 根,还剩 1 根,2 捆不变,25 - 4 = 21。
- 拨计数器法:在计数器上先拨出 25,再在个位上拨走 4 个珠子,个位上 5 - 4 = 1,十位上 2 不变,结果是 21。
- 口算:把 25 分成 20 和 5,先算 5 - 4 = 1,再算 20 + 1 = 21。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 同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也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 5 减 4 得 1,十位上的数不变还是 2,所以结果是 21。
- 强调: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要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不变。
- 基础练习
- 完成课本上的“算一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 题目如下:
- 23 + 5 = 42 + 3 = 56 + 2 =
- 34 - 2 = 78 - 6 = 89 - 7 =
- 拓展练习
- 课件出示题目:
- 停车场原来有 35 辆车,先开走了 3 辆,又开走了 5 辆,现在停车场还剩多少辆车🧐?
- 小明有 46 颗糖,小红比小明少 4 颗,小红有多少颗糖🤔?
- 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 谁能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呢🤓?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时,要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不变。
-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呢🧐?(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等)
-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呢🤗?
-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学的数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并掌握了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来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学生在计算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
教学设计以《采松果》这一情境为依托,全面涵盖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详细的教学过程,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哦😃。
标签: #《采松果》教学设计》
(三)巩固练习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尤其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